政协委员用好话语权要坚持“四个三”
宁国市政协副主席李汉林
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最大的权力是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话语权。政协委员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用好政协话语权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政治责任。如何讲好政协话,用好话语权,笔者认为要坚持“四个三”。
一是坚持“三点”原则。一要抓住党政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刻理解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党委政府正在谋划的重大战略、正在实施的重大项目、正在推行的重点工作,准确摸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抓住事关本区域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找准角度,精准发力。二要把握广大群众的关切点。群众的问题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协委员要把话语权用在为民谋福利上,准确把握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发出群众心声,引起党委政府关注,用实际行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三要抓住破解问题的关键点。委员所提建议意见要从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讲透、意见提实,力求一个建议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意见改进一项工作,一份报告促进一种转变,让政协“小建议”成为党政决策“大智慧”。
二是坚持“三实”要求。一是察实情。委员常接地气,讲话才有底气。广大委员只有脚上沾满泥土,才能访到真民情;只有屁股沾满灰尘,才能听到群众心声;只有身上流满汗水,才能真正体味到群众艰难。要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责任扛在肩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用心拉近群众距离,用脚步丈量履职初心。二是说实话。政协委员要坚持道实情、献实策、支实招,切实做到“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度不偏激偏执,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 ”用心谋事、踏实干事、尽力成事,真正把政协话语权落实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上,体现在推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三是献实策。政协委员发表意见和建议要具有预见性、超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党委政府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有利于党政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有利于改善和保障民生,有利于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而不能简单的“烙烧饼”、“炒现饭”,不痛不痒,一片和气。
三是坚持 “三见”风格。一要开门见山。好的话风就是讲真话、实话、短话、通俗易懂的话。政协委员议政发言应围绕中心议题参政议政,涉及到相关问题,点到为止,切忌偏离中心,离题万里;切忌信口开河,口无遮拦;切忌漫无边际,随心所欲。二要一针见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直言不讳,讲事实、摆道理,一针见血,切中时弊,切不可拐弯抹角,发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建议不肯定的意见建议。三要见解独到。面对新常态,政协委员要眼界宽阔,勇于翻新创新,善于言出新意,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看法,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力戒“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
四是坚持 “三言”真味。一是言之有据。政协委员发言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应从本地区具体情况入手,从界别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说起,一是一,二是二,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本来面目,力戒假话、空话、不着边际的话。二是言之有理。话语权的价值体现在讲真话、说实话,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要观点鲜明而不尖酸刻薄,分析深刻而不偏激极端,问题精准而不片面偏颇,措施对路而不琐碎冗长。三是言之有味。身为政协委员,应有政协的语言、政协的语气、政协的智慧,展示政协话语权的人格魅力。讲话要以诚示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语言要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多些协商的口吻、多些亲切平等的姿态、多些微笑的表情,让人印象深、记得牢。
新闻推荐
宁国讯近日,宁国市司法局、法宣办启动《宪法》主题巡讲“乡村行”活动,让村和社区“两委”班子履职上任先学法。《宪法》主...
宁国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国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