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回忆当年修建铁路场景 一同离家参军战友长眠他乡

三秦都市报 2018-07-08 02:32 大字

连日来,本报为20多位陕籍烈士寻找家属一事牵动着众多市民的心。昨天,市民和先生拨打本报热线提供线索,烈士任旭亮是他的战友,同时他向记者提供了任旭亮姐姐的电话。市民张根省先生也联系到记者称,他与烈士宁国成、杨永春既是战友又是老乡,可以回老家去帮忙寻亲。

两位老铁道兵向三秦都市报记者还原了3位烈士的军旅生涯,讲述当年修铁路的艰苦岁月。

50年后他帮两位战友寻亲

昨天一大早,72岁的张根省就坐上了回潼关老家的车,执意要亲自去为两位战友寻亲。

他总觉得自己有义务做这件事,因为在那场突如其来的事故中,他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张根省告诉记者,宁国成、杨永春两位烈士是因坠车牺牲的。“那是1968年7月15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当时我们执行完任务正往回走时车突然翻了,车上37个人全都不同程度受伤。”

事故发生后,战士们被迅速送到医院救治,张根省醒了过来,但宁国成、杨永春以及一位河南籍战士却永远闭上了眼睛。据张先生回忆,当时的路边有桥有涵洞,宁、杨两人摔进了涵洞里,导致伤势较重。

一同从潼关出发当兵,到了部队之后又分在同一支队伍里,两位战友的离去让张根省郁郁寡欢了很久。1969年3月,他从部队复员回家,每每想到两位战友长眠在他乡,心如刀割。此后的每年7月15日,他都要祭奠两位战友。

“如今一晃50年过去了,又快到7月15日,我能帮他们做点事,心里才踏实。”张根省说,一定要拖着已不再年轻硬朗的身体,从定居多年的西安回潼关,帮两位战友联络家属。

昨天下午,他再次联系到记者,称已经成功找到了宁、杨两位烈士的家,但目前还未见到烈士的直系亲属,他将消息带到后,将第一时间联系本报。

当年靠着血肉之躯修铁路

烈士任旭亮出事时,他的战友和先生正好就在现场,并且也在事故中负了伤。

据和先生回忆,事发当天,他们几名战士正在挖坑道,突然遇到了塌方。自己在坑道口的位置,塌方还不算太严重,但也躲避不及,被砸伤了腰和腿。任旭亮在坑道最里面,未能幸免于难。

和先生还记得,任旭亮下葬那天,自己还在医院躺着,战友们怕影响他康复,没告诉他任旭亮已经牺牲的消息,但他早已从大家红红的眼眶里猜出了几分。他向记者介绍,当年从渭南一起去新疆支援铁路建设,10人复员了“8个半”,而自己就是那“半个”。

说起当年修铁路的艰险,和先生说,当时少有机械,打桥梁、打隧道、搬石头、放炮、打混凝土、架铁路,每项工作都是靠血肉之躯扛下来的,战士们工作极为艰辛。

“我们在山沟沟中施工,极易遇上塌方、落石等情况,气候也比较恶劣。种种突发情况,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容易。”停顿了一会,和先生又补充道,“以前我们去新疆坐了7天7夜的火车。后来铁路修好后,路程就缩短成两天两夜了。”

在和先生的帮忙下,任旭亮姐姐昨天下午与记者取得了联系。她说,这些年只知道弟弟牺牲后葬在新疆,一直不知道具体在哪。现在知道了地方,一定要赶紧过去看看他。

本报记者张晴悦

本报与新疆媒体联动寻找烈士亲属 后续

新闻推荐

“我们农民种地有底气!”

我叫匡义顺,来自宣州区洪林镇,是一个地道的种粮农民。在许多人看来,当农民很辛苦,每天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日晒雨淋地在田间地...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