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引领新发展 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依托科技加快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李邦军戴有胜本报通讯员陈梅金赵辉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凤阳县城东15公里处,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福莱特公司34万平方米的巨大厂房里,不时传出富有节奏的作业声。
入内,只见右前方4条流水线一字排开。每路机床边,“安顿”着3只机器大手,正舒缓地自动抓取从窑炉里送出的毛边透明玻璃薄板。随后,码放整齐的玻璃板经叉车,运到对面磨边。紧接着,钢化、贴膜、检验、打包环节在数十米长的流水线上轻松完成。
该公司负责人潘荣观在一旁介绍说:“先期启动的这条智能生产线投入1.8亿元,节省人工约三分之二,产能大幅提高。购置的168台机械手全部投用后,‘机器换人\’,锐降人力成本的同时,让生产可控性更强,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借助科技创新、寻求产业突破的福莱特公司,前景广阔,令人振奋。事实上,在凤宁园入驻的75家企业中,“紧跟不掉队”的层出不穷。凤宁园工委委员、安徽硅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曹启兵告诉记者,6年来,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出”的发展理念,依托优质的石英砂资源和坚实的硅产业基础,就是要培育“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现代化新城。
作为省委、省政府为实施振兴皖北、加速崛起战略而建设的首批四个县域现代产业园之一的凤宁园,以原有省级安徽凤阳硅工业园为基础,由凤阳县与宁国市合作共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产业园按照“四轴两带、北园南城”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不断齐全服务功能,完善配套设施。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累计新建道路18条36公里,完成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建成节点景观4处;建成安置房11万平方米,在建4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铺设雨污水管道42公里;两条天然气管道通达园区,日供气能力33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企业75家,签约项目91个,计划总投资416.3亿元。其中投产运营项目42个,在建项目23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6个。
起步并不占优的凤宁园,有着自己的发展定位,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几年来,它已走出了一条坚持科技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的特色发展之路。已入驻的企业中,有目前世界上单体最大的确成硅化年产6万吨白炭黑生产线和台湾玻璃日熔1200吨在线LOW-E节能玻璃生产线,有目前世界上单体窑炉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福莱特的3座日熔1000吨光伏组件改版玻璃生产线,有目前世界上产能最大的联塑侨裕年产3600万平方米硅酸钙板生产线项目和兴乐健身器材年产90万台麻将机生产线项目。园区已形成以硅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导产业,涵盖了浮法玻璃、光伏玻璃、光电玻璃、硅化工、汽摩零部件、食品加工、现代服务业等门类的产业格局。
一串实在的数据,印证了凤宁园的厚积薄发进程。2017年,园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0.65亿元,同比增长52.0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43亿元,同比增长51.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04亿元,同比增长22.32%;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亿元,同比增长61.99%;完成财政收入约2.5亿元。在今年的前两个月,园区更是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同比增长39.14%;完成财政收入5091.06万元,同比增长149.11%。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发展态势强劲有力。
记者手记:产业园是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也是创新最前沿。凤宁园牢牢抓住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在发展模式上,做到开发区与新城区“双轮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并举”。它的发展轨迹足以说明,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软硬环境局部优化,最大限度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皖北打头阵,率先求突破,园区争第一,打造新硅都”。
凤宁园只是凤阳承接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结构调整的一支生力军,鼎立的另两“足”经开区和凤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也毫不逊色,驶上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凤阳县坚持高标准搞好规划,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聚合作用,实行多层次、全方位联合,把分散的同类和相关企业整合起来,推动形成集群优势,达到上下链和组合发展、实现共赢效果。
新闻推荐
宁国讯3月7日,宁国市水务局各科室积极开展十九大报告学习活动,宁国市建管所、质监站全体职工结合当前工作开展了专项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会中,听取了各科室2018年度的当前工作和下阶段工作计划,及时...
宁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国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