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恒:志愿寻亲在路上■本报记者 顾维林 通讯员 高鹏 整理
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是他的工作平台。找人和寻人,是他工作的一部分。他就是宁国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宣恒,也是公安部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开展的大型公益行动“寻人助力团”的一名志愿者。
在同事们的眼里,宣恒寡言少语,但业务能力强,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通过网络去发现涉案人员的线索,便于协助破案。
2015年,公安部携手央视《等着我》栏目、“宝贝回家”等媒介联手开展“打拐反拐”与“圆寻人团聚梦”大型公益活动。“我们准备请你加入‘寻人助力团\’并担任安徽联络员。”接到邀请后,宣恒几乎没有多想便决定先试试看,而这一试就整整试了两年。
每天,宣恒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去做寻人线索的协查。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线索,他就统一反馈给公安部相关部门或者央视《等着我》节目组,再由他们联系安排具体的责任单位负责落地核实。
“这看似简单的工作真正做起来却很繁琐。”宣恒深有感触地表示,因为这些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模糊的人名,甚至也可能只是一个乳名、一个绰号。所寻找的人大多与求助者离散几年、几十年。特别是那些被拐儿童,没有照片、没有电话、甚至没有记忆……有时几乎所有能用的网上寻人办法都使完,也不一定有结果。所以,找到有价值线索的难度比抓涉案人员还难。“不过,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自己都会尽百分百的努力。”
今年3月的一天,宣恒接到栏目组转送的一条寻人求助信息。信息上注明求助者是小赵,七岁被拐,只记得儿时的家有山、有河、还有船,村子好像叫谭桐镇(音),父亲叫田某宾(音),其他信息都不记得了。据小赵自述,30多年来始终在务工攒钱,只为找寻亲生父母,并将这个心愿藏在心里。
网上搜寻,一无所获。30年的变迁,小赵的记忆或早已模糊。然而,栏目组工作人员反馈说求助者小赵的记忆很深刻,并非常坚定地说地名没有错。随即,宣恒再次从头开始,网上搜寻,结果仍是徒劳无功。
不放弃的宣恒突然灵机一动,尝试着使用同音字搜索,发现四川省有一个坛同镇,该镇的相关描述与求助者小赵记忆中的地方较为相似,但继续网上搜寻时却发现该镇并没有叫田某宾这个人。宣恒将这条线索反馈给栏目组。很幸运,在当地警方以及多方接力找寻下,最终在坛同镇找到了小赵的亲生父母。
两年间,宣恒共计为30多位寻人求助者提供了有价值线索,也助力圆了30多个悲欢离合的团聚梦。“记得有一天收到十个求助协查,忙了几天却没有发现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很失落。”宣恒说,但每当想起节目现场久别重逢时的热泪,心中的那份充实和成就感让自己瞬间觉得有价值!
采访结束时,宣恒还告诉记者,自己将继续用微薄之力,与团队一道帮助寻人圆梦,在志愿寻亲这条道路上踏实地走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宁国市在深化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中,积极探索“44333”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新模式,努力织密卫计融合一张网、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成效明显。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深化医改经验交流会上,...
宁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国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