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汇聚关爱 引领成长——宁国市人民法院打造“五大平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纪实

宣城日报 2017-08-16 10:09 大字

■缪翔肖世敏黄晓雪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面对未成年刑事审判工作发展新形势,宁国市人民法院依托多年审判工作经验,搭建“五位一体”帮教平台,构筑融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于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省高院刑三庭来宁国市法院召开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

审判教育平台作基础

“法官妈妈”与学生交流互动

“谢老师,小李测试的情况怎么样?”“你看,这是小李人格测试的结果报告,从剖面图来看,他的突出个性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聪慧性、稳定性……”这是今年1月16日上午,宁国市法院“法官妈妈”与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的内容。16岁的小李因法律意识淡薄而触犯法律,开庭前,“法官妈妈”带着他来到宁国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因素测验及个人情况测试。掌握了小李的具体测试结果后,“法官妈妈”又带着小李来到司法局,向司法局工作人员调查了解小李的性格特点、成长环境、现实表现等非涉案情况,并出具书面意见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庭审时,“法官妈妈”当庭对小李实施帮教,并在庭审中落实心理干预机制;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干警,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参与案件审理全过程,帮助小李及其父母打开心理症结,坚定其悔罪改过、重新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为深入了解服刑少年的思想动向,进一步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今年7月3日,宁国市法院少年法庭一行赶赴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由宁国市法院审理的四名未成年犯进行集中回访帮教。在向管教所工作人员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改造情况后,“法官妈妈”分别与四名少年犯进行“一对一”谈心。“爸爸妈妈感情不好,对我也漠不关心。”“小明,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一样,你的爸爸妈妈肯定是爱你的,你仔细想想,平时爸爸妈妈一些微小的动作……”,“法官妈妈”倾听未成年服刑人员讲述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症结,耐心劝导,积极疏导,给予心灵上的慰藉,并向他们赠送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书籍,鼓励他们解开心结,积极改造,重新走上阳光大道。

“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事关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事关民族兴旺、国家振兴。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审判职能,完善帮教举措,丰富司法措施,为他们撑起一片法治蓝天。”宁国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袁风影对未成年审判工作高度重视。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宁国市法院立足审判职能,长年坚持“圆桌审判”,打造融司法审判和教育感化为一体的庭审帮教平台;创新“青少年心理工作室”工作机制,庭前走访调查、辅以心理测评,庭中审判教育、融入心理干预,庭后积极回防、做好心理辅导,将司法保护、教育帮扶同刑罚处罚有效结合,不断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联合帮教平台作支撑

“法官妈妈”与专业心理测评师交流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对失足未成年人进行帮教和安置不仅需要法院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也需要社会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宁国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曹艳琴作为首任“法官妈妈”,始终把预防和教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放在心上。2016年11月,由宁国市法院牵头检察院、司法局、教体局、妇联、团委等职能部门,成立宁国市“未成年人帮教实践基地”。

小红是基地首个给予帮教的迷途少年。2016年,17岁的小红因网恋遭父母反对,故意杀害父母未遂,被判处有期徒刑。案件审判及刑罚执行中,帮教基地成员单位共同帮助小红及其父母解开心结,并到看守所为小红送去精心选购的未成年人成长书籍,鼓励其积极改造。在被送往合肥市少管所服刑后,少年法庭的“法官妈妈”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前往少管所对其进行回访,并积极联系协调主管部门,帮助其在服刑期间参加自学考试,争取早日回归并融入社会。

整合多部门资源,汇聚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的多方力量,法院的全程帮教,覆盖各乡镇、办事处的矫正管理与帮教就业,心理辅导站专业的心理干预,妇联的关爱教育,团委的青年志愿服务,帮教基地成员单位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精准帮扶,审矫对接,为每一个未成年犯制定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方案,既让未成年犯在审判中接受教育,又让他们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亲职教育平台作延伸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不良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强化亲职教育,不仅仅是增加您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指导的改变……”今年6月20日,宁国市法院少年法庭在宁阳学校开展刑事法庭进校园活动,并邀请40位家长代表共同参加,直击庭审过程,零距离接受法制教育,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向师生及家长代表详细介绍亲职教育平台的构建意义,呼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通过自主学习明确自身职责,转变教育方式与方法,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更加理性,教育行为更具效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今天的活动真正给我们家长上了一课,总是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我们要反思自己,对家庭教育也有了新的认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宁国市法院积极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中小学校,构建亲职教育工作平台,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点从未成年人扩展到其监护人,引导监护人反思家庭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素质,改善教育行为,强化监护责任,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从源头上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诱因。并借鉴多家法院实践经验,邀请未成年人监护人参加法院组织的刑事法庭进校园、法制讲座、亲子互动、读书会等活动,让监护人更生动地接受法制教育。

“圆桌审判”寓教于审

微信帮教平台作纽带

“感觉邻居对自己有偏见,心理压力很大,不想在家里待了。”少年法庭“法官妈妈”微信上收到这样一条信息,当即对其进行开导:“你感觉别人对你有偏见,也许是你心里压力太大,关键是你要放松心态,平常心面对一切!”发信息的少年小峰正在上高中,因一时糊涂触犯法律,法院结合案情并充分考虑其实际情况,依法对其判处缓刑。为更好地关注小峰缓刑期间的生活状态,法院将其纳入“一对一”微信帮教群。收到小峰发送的信息,“法官妈妈”即时进行网上帮教,随后又联系社区矫正的监管人员到小峰家里,当面对其进行教育。信息手段与实地上门走访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微信使用率高、传播速度快、涵盖面广,宁国市法院建立“重新起航——不一样的未来”微信群,将正在进行社区矫正管理的未成年缓刑人员吸纳入群,由“法官妈妈”、心理咨询师、社区帮教人员与社区服刑未成年人组建“一对一”微信帮教群,成为拉进距离、沟通感情的平台,搭建完成覆盖全市所有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微信帮教网络,以信息化、网格化提供即时、快捷、针对性的帮教,延伸了帮教范围,增强了帮教效果。

联合帮教基地揭牌成立

“一对一”微信帮教

邀请未成年人父母参加刑事法庭进校园活动,搭建“亲职教育平台”。

未成年服刑人员通过远程探视平台与父母“面对面”交流。

远程探视平台作补充

宁国市法院与司法局、少管所联动,借助远程探视系统,建立未成年监禁刑人员远程定期探视机制,安排未成年服刑人员每月与父母“见面”一次,了解未成年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增加疏导的契机。

小红是首个借助远程探视系统与父母见面的未成年服刑人员。2016年12月26日,身处合肥少管所的小红,通过远程探视与父母成功“见面”。父母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孩子,唠唠叨叨的关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小红满脸的忏悔和感动,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一定会努力改造,早日与父母相聚。今年7月3日,宁国市法院少年法庭到安徽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进行回访,了解到小王因家庭经济不好、父母很少探望而烦恼。返程后,宁国市法院积极为其申请远程探视。7月10日,小王终于与家人“见面”了。

降低探视成本,增加探视频率,加强亲情呼唤,宁国市法院人性化的管理,提升了教育改造质量,实现未成年服刑在教人员从入监到回归社会整个环节的有效监控,促使未成年服刑人员早日完成改造。

宁国市法院立体式、全方位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下降,并获省级“青少年维权岗”荣誉称号,入选全省法院“巾帼志愿服务十大创新案例”、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特色项目,成功争创首批宣城市共青团员先锋岗(队)。

新闻推荐

液化气罐着火 辅警不顾危险成功处置

宁国讯(宁公)“谢谢警察同志,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将火扑灭,后果真是不堪设想……”8月4日中午,宁国市开发区一出租房里液化气罐着火,情况十分危急,宁国市公安局河沥溪派出所辅警熊涛不顾危险,成功处置火情...

宁国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国,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