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情韵 回肠荡气 读郁达夫散文有感 ● 芮海林

今日宣州 2020-07-29 06:54 大字

近日,从宣城市教育书店买回一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名家散文精选》,爱不释手,其中《郁达夫散文精选》我一口气读了好几篇。因为我曾在全国党报好新闻评比会议期间,叩访了座落在浙江富春江畔郁达夫的故居,曾多次拜读过他的经典散文。这本散文精选39篇散文,篇篇充满着“情新情韵,回肠荡气"的感觉,使人受益匪浅。

郁达夫(1896-1945)是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读书,1911年转入育英书院。1913年随兄郁华到日本,1914年在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上学。1915年秋,又赴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就读。4年里所读的俄国和西洋文学作品就有一千多部,特别是屠格涅夫对他影响最大,后来他在《屠格涅夫的(罗亭)问世以前》一文中说,他受的完全是这位“相貌柔和,眼睛有点忧悒,绕腮胡长得满满的北国巨人的影响"。这使郁达夫又增加了丰厚的外国文学素养。1918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学习,1922年郁达夫毕业回国,参加创造社的领导工作。1923—1926年,他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后中山大学)任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与钱杏邗合编中国济难会的《白华》半月刊。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6年任福建省政府参议,1938年在新加坡主编《星洲日报》副刊。同年,应郭沫若之邀,去武汉参加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工作,任设计员。1941年担任该地文化界抗日联会主席,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位才情横溢的作家。他在短短2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他在小说、散文、诗词等诸多领域都具有深厚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而形成了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在散文领域,他善于运用多种形式,有游记、小品、书评、杂文、日记体和传记体等。如《江南的冬景》“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了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又如《回忆鲁迅》“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再如《雁荡山的秋月》“雁荡山中的秋月!天柱峰头的月亮!我想就是今天明天,一处也不游,便尔回去,也尽可以交代得过去,说一声‘不虚此行了’。"

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还乡记》《一个人在途上》《海上通信》《故都的秋》等,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传的性质,发出带有强烈个性的音符,篇篇洋溢着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郁达夫在我国文学界还被誉称为“书痴"。他说阅读文学作品只要讲究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四型",即“欣赏型、学者型、评论型和想当作家型"。

欣赏型,郁达夫认为,这是一种纯主观的文学阅读方法,要轻松随意些。这种方法能丰富我们的精神,调节我们的生活,直接间可以助长文化的普及与社会进步;学者型,这种读书方法费力多而得效少。碰到一篇文章,特别是古文,先考据作者的生平与历史关系,明白后再来一字一句地研究文字内容;评论型,评论型与批评型相通,只要在大处或远处注目,围绕论点,评论整篇文章的优劣,使作者和读者两受其益。有些细节,尽可不必和学研同一的态度;想当作家型,方法有两步:第一步,起码要弄清楚现代中国的语言文字;第二步,要能领会社会各阶层人群的语言、意识、背景、现状与演进。深入社会,苦苦积累。然后再以自己的热情、见解和诚实的态度,清顺的文字表现出来。这样,你的文学作品才能写得美妙,获得成功。

新闻推荐

宣州区“四注重”提升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

宣州区卫生健康部门始终把做实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作为健康脱贫工作的重点,注重四个方面工作,不断提升贫困人...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