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高考 我们在行动…… 陈莉 吴舒婷

今日宣州 2020-07-03 06:44 大字

2020年高考即将来临,考生们正在紧张备考、奋力拼搏。许多人也随之进入了“高考时间"。疫情防控全方位、电力检查无死角、爱心送考成常态……人们以实际行动摁下“安全键"“保电键"和“顺畅键",只为了让高考这曲青春乐章,奏响得更加美妙和流畅。

疫情防控全方位

为高考摁下“安全键"

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已进入倒计时。宣城市第三中学作为高考的一个标准化考点,提前做好了疫情防控各项应对措施准备工作,确保所有考生安全顺利完成考试。

6月29日上午,笔者走进该校看到,在教学楼过道间,副校长王希成正和老师们在对新增设的红外测温仪进行试用。当大家一个个从测温仪面前走过时,头顶会显示绿色体温度数。如果体温过高,头顶会显示红色体温数字,并伴随警报声。

据王希成介绍,三中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关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成立了相关领导组、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在执行。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首先,在防控物资储备这块,我们储备了84消毒液、免洗消毒水、一次性防护口罩等相关物资。同时,为了使考生能够快速有序地通过安检通道,我们专门增设了红外测温仪。其次,作为考点学校,平时,我们对教室和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每天两次的消杀。在考试期间,我们计划对所有考试教室、备用教室及试卷的验收室,包括会议室进行两次的卫生消杀。最后,我们正在对所有考点的空调进行进一步的测试,三中考点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王希成说道。

据了解,根据全市相关工作要求,宣州区制定了2020年高考期间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关领导小组,细化各项预案举措。按一医一护选派考点医务人员,同时派驻2名防疫人员,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考试安全有序进行。

电力检查无死角

为陪考摁下“保电键"

6月30日上午,宣城供电公司职工赵亮又一次擦拭、检查保电车,查看电源配置设施、清点备用线缆,确认一切正常后,带领班员驾驶着高考保电车分别驶向宣城中学和宣城第二中学。

与校方办理完交接,保电小分队随即开始勘察现场,细到考点内每一处用电设备,小到配电房屏柜上每一处表计显示。

今年是赵亮“保电陪考"的第18个年头。在宣城供电公司,赵亮俨然成为高考保电的一张名片,大家都称他为“赵保电"。

在赵亮看来,保电就像一场问诊,提前“把脉",去除“隐疾",才能保证更可靠的供电。最近半个月,赵亮带领高考保电小组已多次深入各考点“问诊",开展考点内部供配电设施检查工作,并根据编制的考点临时电源接入方案展开配电站电源切换操作,配合学校排查UPS电源运行工作情况。

据悉,6月23日以来,国网宣城供电公司根据考试期间气温和用电负荷变化,已合理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并详细制定高中考电力保障措施。该公司利用无人机、红外线、巡检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主网及配网设备、线路巡检力度。考试期间,该公司还制定了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宣城市考试院、各考点电力稳定供应,重点保障宣城市第三中学和第六中学考场空调负荷安全运行,安排多台应急电源车在考场备用,确保考试期间电力设备可靠运行。

“爱心送考"成常态

为赴考摁下“顺畅键"

6月30日上午,“爱在七月 助力高考"绿丝带爱心送考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是宣城市青年志愿者爱心车队队长丁云海参加爱心送考的第17年。这位45岁的宣城“的哥",2000年开始从事出租车行业,自2003年以来,从未中断参加高考爱心车队。

丁云海介绍说,十多年来,他接送过的高考考生近百名。早些年,私家车不太普及,爱心车队的司机采取两种方式接送考生,“一对一"接送或在考场周边值守。如今,小轿车普及率越来越高,高考考场附近停车也比较困难,而高考爱心车队主要在大街上巡游,车辆会统一悬挂绿丝带,考生可凭准考证免费乘坐。

丁云海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接送的一名考生。当时他正开车途径宣城市第十二中学,一位女考生满脸泪水地冲到他的出租车旁。原来这名考生忘记带身份证了。此时距离考试只有半小时, 丁云海一边以最快的速度送考生回去拿身份证,一边联系交警。最终,顺利帮助这名考生拿到身份证,赶在开考前到达考场。

“高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时刻,爱心送考能让考生感受到社会的爱。"丁云海说,这是一场很生动的爱心传递课。

尽管是免费搭载考生,但爱心司机却越来越多。从2003年30位“的哥"发展到今年的300位。人们怀着对知识的尊重、对未来的期许,“护航"考生驶向理想的彼岸。

新闻推荐

宣州区全力以赴防大汛保发展

自6月10日入梅以来,宣州区遭遇持续多轮强降雨。截止6月28日8时,全区50个水文站点雨量均超过200毫米,其中雁翅站最大454毫米...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