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团的故事
● 芮海林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遇到喜庆的日子,特别是结婚、生孩子之类的,在江南宣城一带的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做甜甜的、圆圆的欢团。可谓“欢欢喜喜过新年,团团圆圆庆佳节"。
有一年,隔壁的王大妈家腊月二十八添了个大孙子,喜得合不拢嘴。正月里,她就抱着刚满月的胖小子,高高兴兴地挨家挨户送欢团。当时,我的一个远房堂弟当“陪送助手",他一边吃一边送,嘴里还唱着当地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送欢团,吃欢团,满月宝宝白胖胖。做欢团,庆团圆,甜甜蜜蜜过大年。"
在家乡宣城还流传着一个“欢团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欢欢的姑娘。她很小就失去父母,跟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是个老中医,乐于助人。欢欢16岁那年,爷爷年迈古稀,欢欢就继承了爷爷的中医技术,经常义务为村上人看病,为全村的人逐赶病魔,送去健康,为家庭带来欢乐,全村的人都喜欢这爷儿俩。每逢过年过节,村上的人都做上许多欢团送给这爷儿俩,久而久之,大家就称呼欢欢姑娘为“欢团",以贺全家团团圆圆,吉祥长寿。
至今,宣城仍有不少的炒货坊都会做欢团。欢团,又叫喜圆。以糯米、饴糖和红糖为基本原料加工制作。有颜色黄灿灿的糯米欢团;有白生生的炒米欢团;有拌着花生、黄豆或芝麻的夹心欢团;还有用无毒的大红染料染成如意欢团;还有的将欢团点上四颗红印,叫做喜盈盈欢团。无论是什么样的欢团,吃起来是香喷喷、甜津津、脆嘣嘣;无论是叫欢团,还是叫喜团,个个都充满着吉祥,寄寓着欢乐,给人以喜悦。
我曾目睹过民间制作欢团的火红场面。欢团的制作工艺简单,能工巧匠们用蒸熟、冷冻后的优质糯米,炒熟,筛净,再拌上饴糖,加上佐料后,用模压成若干个圆米团,放在用一根约一米长的一分为二的用香油抹均的毛竹芯中(毛竹芯中的竹节已削平),然后合上毛竹,用双手用力有节奏地来回搓动,反复数次。几分钟后毛竹芯中的几个欢团做成了。胖乎乎、圆滚滚的十分可爱。制作工匠告诉我,用手来回搓动竹中的糯米球要十分讲究用力,不以过大,也不能过小。用力过大会将欢团挤成饼状,用力过小欢团就圆不起来。所以看起来简单的用力搓动,实际上是一项十分讲究的技术活。我学着用力搓动毛竹,却怎么也圆不起来,引得在场的人哄堂大笑。现在做欢团,品种多样了,工艺进步了,设备先进了,进去的是炒米,出来的却是圆圆的欢团,既省工,又省力,造型更好看,颜色五彩缤纷,口味更可口。
我在外地工作,每当我回到家乡宣城探案,总是要买上几个欢团,每当我品味着圆溜溜、脆嘣嘣的欢团,真是香在嘴里,喜在眼里,甜在心里,引起我美好的回忆。
新闻推荐
宣州讯近日,省科技厅公布安徽省高新技术培育企业名单,宣州区共有24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市高新技术培育企业总量的23%,位居全...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