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不会永远风起云涌。因此,千帆过后,要学会坚韧不拔,懂得从容坦然。顺境时,多一份思索,逆境时,多一份勇气;成功时,多一份淡然,彷徨时,多一份信念。
●刘陈寅
沙河边的日子
沙河在古镇洪林桥边蜿蜒流过,它发源于东华山,流向南漪湖,沙河水量不大,但却不舍昼夜,流淌不息,滋润着河边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人们。河边的小山岗上,静卧着一个美丽的学校,她的名字叫洪林中学,有一年多的时间,三个学期,我的喜怒哀乐与她紧紧相联。
回首那段时光,已经过去三十年,我从孙埠中学调到洪林中学任校长,虽然洪林是我的老家,但是对洪林中学我却一点也不熟悉,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望着简陋破旧的校舍,缺胳膊短腿的课桌凳,以及士气低落的教师队伍,感觉到山一般的压力。连老教师的家属都对我和学校的命运感到担忧,叨咕道:“教委瞎搞,调个小娃子来当校长"。
才去的那几天让我彻夜难眠,了解到几位年轻教师要独立在校外办补习班挣钱,而这只会让教师们的心更加涣散,我一边找镇上分管教育的领导镇党委副书记吴立新阻止镇直单位租借教室给他们,一边抓紧在校内建新教室,对破旧的老教室进行整修,订购新课桌凳,短短的暑假期间,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新学期回来的师生感到十分惊喜——学校变漂亮了。
那时候办学校,一靠人民币,二靠教育质量。所以,我们办补习班挣钱,吸引外校的学生转学挣钱,收插班生挣钱。有了钱后,制定奖惩制度,超工作量的发钱,教学质量好的发钱,管理学生严格的发钱,遵守作息制度满勤的发钱,当然这点钱,现在看来简直是少得可怜,一个学期,累计起来也就一两百元。也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理论,在校园里树了个大牌子,上面写着“管理上从严、教学上抓紧、生活上关心、作风上民主",现在看来这一切当然都是错误的,但当时还是很管用,老师们的积极性被鼓得足足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狠抓考风,直接到考场抓作弊的学生,然后名单在全校公布;我每天早上在学校大门口抓迟到的学生,让他们站在校门前,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推着自行车,大汗淋漓地赶来,连连解释,“校长,车子搭将(不好使)哦……"我仍不由分说,让他罚站。那时的中小学不存在“生源荒",每个班级都人满为患,挤进七十多个学生,而教师却奇缺,尤其是英语老师,当时镇党委书记张晓龙的妻子俞晓明老师每周给安排了二十节英语课,她家务负担重,身体又弱,都累病了,我还按照制度扣她的满勤奖,老教师陈器悄悄对我说,“你这样做肯定是顶着碓窝子玩狮子——吃力不讨好。"但是俞老师却半点怨言也没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我让教导处把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住址和家长姓名贴到大街上,让他们的父母脸上也有光,现在看来,这些办法都不见得符合教育规律,但是笨方法有成效,第二年洪林中学的教育质量就居当时双桥学区十三所学校的首位。我调离洪林中学后,当年的工会主席丁乐平还到我新工作单位送来一床被面和五十块钱,作为我带的那届初二语文在双桥学区联考中获得第一的奖励,五十元钱当时就请客干掉了,而那床被面我用了很久很久。
那是一个艰难困苦的时代,暑假期间,学生们放假,教师们都继续上班搞基建,假期食堂停伙,我和解劲松、程绍军三个单身汉教师搭伙轮流烧饭做菜,我利用负责买菜的权利,“以权谋私",逢着我做饭,就买易洗易烧的豆腐,而轮到他俩时就买需剥壳的毛豆。当时学校的供水管道是塑料的,已经老化,三天两头断水,忙完一天的工作往往已是半夜,我们便来到沙河边洗冷水澡,天上繁星点点,流水唱着欢快的歌谣,不时有鱼儿踫着我们的腿,撞上我们的腰,那样美好的感觉,以后再没有享受过了。记得,我还专门召开校委会,研究给女生提供热水的问题,小女孩用冷水洗脸洗脚可不行,男生们就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好多年后,肖平喜同学还回忆到:“当年我和杨厚宽都有幸上了桥头的榜,第一次拿到奖学金三十块钱,简直兴奋不得了,那个时候睡在教室,两个桌子一并拢,正好一张简易床,冷水洗脚,刺激得浑身抽搐,然后睡觉。"
那时候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当校长第一学年带一个毕业班的语文,两个班的历史,第二学年带两个班的语文。镇政府给了两万元钱建设实验中心,为了节省经费,平整场地,学生们干;下砖下瓦,老师们干。我和教导主任程陆到青隐山林场买毛竹,人趴在堆满毛竹一晃三摇的拖拉机顶上,也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作家梁晓声有这么一段感言:人不但无法选择家庭出身,更无法选择所处的时代。但无论这两点对人多么不利,人仍有选择自己人性坐标的可能,哪怕选择余地很小很小。即使在寒冬般的时代,竟也有人性的温暖存在,而那,正是社会终究要进步的希望。
三个学期很短暂,这之后我告别了柔情的沙河,调离了沙河边的山岗,也永远离开了那三尺讲台,调到了那时感觉是大城市的宣城城区,当年的学生娃如今也成了中年人,他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原先他们为之命名“沉吟门生",我不同意,于是他们就改成“沉吟在线",尽管他们的学识、成就都远远超越了我,像傅白水、肖平喜等同学已成为他们所在领域的专家和权威,但是对老师的称呼永远未变,回忆起沙河边的日子我们都充满着眷恋与感恩。
那一程,让我念一生;那些人,让我爱一世!
风雨邵村
皖赣铁路线上有一个不知名的小站叫桥头旺,小站所在的村有座古老的桥,叫邵村桥;一条千百年来静静流淌的小河,叫邵村河;这里还有一个两千多亩的小圩,叫自兴圩,村子名气不大,但是却富有皖南特色,有圩有山,两座小山,一座叫稻堆山,一座叫林木山,尽管这两座小山都是光秃秃的。正因为是荒山,当时的地委书记把该村作为消灭荒山、绿化造林联系点;因为是地委书记抓的点,这个小村的身价一下高了起来。那是1991年的事了,地委派来工作组,组长是宣城地委副秘书长,而我作为镇党委委员,也被古泉镇党委派来兼任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
去任职的那一天,又是风又是雨,我对送我去的镇党委副书记说,这风雨交加,兆头不好。这位副书记是位女同志,反应很灵敏,回答我说,就是让你去经风雨,见世面的。
说来也怪,我到该村任职时,已是五月份,即将进入主汛期,第二天就到圩上检查防汛准备,在排涝站看到交尾的两条蛇,村委主任叫王焕忠,说看到这样的蛇要倒霉。也可能是巧合,那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天降倾盆大雨,村主任说:看这架势,要防汛了。果不其然,傍晚时份,地区的、镇上的干部就来到村里了,圩堤上拉起了电线,装上了灯泡。水呼呼地往上涨,男人们手拿水牌,开始巡埂了。
洪水和圩堤基本持平了,有些堤段挺不住,向圩内渗水,外埂也开始坍塌,我带着民工,看到谁家有木料,打个欠条就扛走。健壮的劳动力在堤上打桩,其他的劳动力用草包装泥土垒子埂,我穿着胶靴,很快里面就灌满了水,外面糊满泥,双腿像绑上了沙袋,简直拖不动,好心的村民就给了双草鞋,刚开始穿,觉得很是轻松、舒适,但是很快就就感觉脚受不了,磨起了血泡。圩区防汛和山区可不一样,山区水来得猛、去得块,而圩区防汛是打持久战,洪水和防汛人员僵持在那里,一拖就是二十多天,人累得疲惫不堪,倒在圩堤就可以睡着,有草包垫在下面就是席梦思了,许多时候我们就躺在打桩剥下的树皮上睡觉。
虽然圩被保下来,但圩堤已是千疮百孔,防汛过后,就是兴修,为了防止偷懒,圩管会的人在现场架起秤,凡是挑土斤两不够的,就处罚;记得,当时查到一户,未出工,我就带着村干部到他家,责令他下了门板,自己挑到圩上作跳板。这兴修从头年中秋干到次年春节以后。日复一日的简单劳作最使人感觉疲劳,这时最让我期盼的是来一场风雨,这样可以歇上一天。
日子是苦涩的,但也夹杂丝丝甜蜜,现在的妻子,那时还叫女朋友,买了一个大澡盆,从城里坐火车,来到桥头旺火车站送给我。尽管我还未结婚,村委会主任的儿子已经三、四岁了,还认他为干儿子,他称我为亲嗲,而他的奶奶把我当作亲儿子一般,这种纯真的情谊,一直沿续至今,让人终生难忘!
新闻推荐
时刻不忘为民初心 宣州区部分街道社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实
叶婷婷这是一段为民服务的新征程。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宣州区各街道、社区立足实际...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