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 水清蟹肥

安徽日报 2019-10-31 06:44 大字

10月25日上午,在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双赢村一处水塘边,49岁的蟹农袁长林正指挥工人从塘里起获水草装车,准备给订购的养殖户送过去。

“这种金鱼藻可以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提高水产品品质。”袁长林告诉记者,“如今,生态养殖理念深入人心,我种植的水草身价也见涨了。”

从养殖虾蟹到兼卖水草,袁长林是水阳镇最早转型从事生态养殖的先行者之一。他搞生态养殖已经六七年,依靠的就是“移螺种草”这一生态养殖模式,通过放养螺蛳、种植水草,既改善了水质,也提高了养殖效益。目前,他承包的88亩塘口全部实现生态养殖,年收入30多万元。

有着“中国幼蟹第一镇”美誉的水阳镇境内水域面积达5万亩,水产养殖年产值约7亿元,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种类的增加,传统粗放型水产养殖模式导致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不仅不利于河蟹品牌的打造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发展养殖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该镇水产站负责人汪祖军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治理水环境,在2014年塘口发包过程中,明确规定养殖户不准使用人畜粪进行肥水养殖;在2016年塘口发包时,规定各村、社区必须对塘口承包户征收水环境污染保证金;2017年,在宣州区率先清理该镇范围内3400亩河蚌养殖。

要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生态养殖。去年11月,《水阳镇全面推行水产生态养殖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出台,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移螺种草”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截至目前,该镇已投放螺蛳约280万斤、水草种植逾360万斤,新一轮发包水面4500亩,全部实施了生态养殖模式。

新闻推荐

关于接受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专项督察书面情况反映的公告

根据工作安排,市委依法治市委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发展第二督察组自10月22日至10月24日,在宣州区开展督察工作...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