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稳脱贫 记金龙村史寿强一家脱贫故事

今日宣州 2019-10-21 10:07 大字

周健  文/图

史寿强每天在家门口的竹枝收购点辛勤干活。

深秋的一天,我们来到溪口镇金龙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一切皆是静美。在杨华路梅下组段的一块空旷地上,聋哑人史寿强正和工友们忙着整理竹枝,简单加工后,打捆、堆积。

今年48岁的史寿强是溪口镇金龙村梅下组村民,他和妻子戴恒云都是聋哑人。他们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的各项帮扶措施纷至沓来,日子逐渐好了起来。虽为残疾人,夫妻俩却很勤劳,积极务工。2016年,该户成功脱贫。

命运多舛的两口子

史寿强并非天生的聋哑人。他的母亲胡金凤告诉我们,史寿强从小很机灵,刚满周岁就会说话,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3岁那年,史寿强突发脑膜炎。连续多日高烧不退,头痛不止,意识不清,瘫痪在床一年多。命总算保住了,可是,幼小的史寿强丧失了听力和语言能力,从此,成了聋哑人。他曾一度焦躁,成天躲在家中不出门。

屋漏偏逢连夜雨。8岁那年,史寿强行走在村边的公路上,被疾驶的汽车撞倒,连夜做了脾脏切除手术。

10岁那年,史寿强来到宣城聋哑学校,上了两年学,识得了一些字。

史寿强妻子戴恒云,今年47岁,有聋哑等多重残疾。24岁那年,她跟史寿强结婚,从此,夫妻俩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艰苦的日子。

辛勤劳作的一辈子

在父母眼中,史寿强是个十分勤劳、懂事的孩子。他自幼跟着父母学做简单的农活,勤勤恳恳,从不惹是生非。

金龙村是个典型的山区乡村,森林覆盖率达88%,可耕作的土地很少。很多身强力壮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看到同村的人打工赚钱,史寿强夫妇也很焦急。几年前,史寿强的一个亲戚,在梅下组设点收购毛竹枝,经简单加工后,运到外地销售。亲戚家的竹枝收购点正好需要几个工人,这样,史寿强就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史寿强很珍惜这份工作,从不迟到、早退,整天忙乎不停。

“他(史寿强)做事很好,不偷懒,很勤快……"在梅下组竹枝收购点,工友们如此评价史寿强。

今年正月,史寿强因病住院20多天,花去医药费2万多元。“两万多块钱,我们自己只花了两千多……"胡金凤介绍说,“政府对贫困户看病报销得多,我们很感激……"

史寿强出院后,在家休养了两三个月,就赶到以前工作的竹枝收购点,继续起早贪黑地工作。

“我们是多劳多得,做一天算一天。"史寿强的工友告诉我们,“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没有问题……"

胡金凤告诉我们,儿媳妇戴恒云也找到了工作。梅下组附近有家刷子加工厂,需要人做简单的手工加工。活不累、也不难,戴恒云就去了。

“(戴恒云)上班好几年了……每月能拿一、两千块钱……"胡金凤向我们介绍儿媳妇务工情况,“她上班挣钱,浑身有劲,在家歇不住……"

坚强乐观的一家子

史寿强的父母七十多岁,身体还算硬朗。几年前,在老俩口张罗下,史寿强家建起了漂亮的楼房。

“主要是考虑到我孙子大了,结婚需要房子……"胡金凤说,“他俩(史寿强夫妇)都不会说话,我们老俩口只好帮他们建房子,亲戚朋友也在‘大帮小凑’……"

史寿强的儿子史康磊,1997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就到上海打工,后来还学了厨师手艺。

10月10日,史康磊在宣城某酒店谋得一份厨师工作。“我孙子刚找到工作,在宣城当厨师。"胡金凤高兴地说,“他没告诉我工资多少,反正还不错,有份工作就能糊住嘴……"

采访中,胡金凤告诉我们,随着孙子史康磊渐渐长大,史寿强、戴恒云夫妇心中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早点娶上儿媳妇、抱孙子。

胡金凤说,她的孙子史康磊忠厚、稳重,做事让她放心。

“康磊说,他还年轻,要好好做厨师,多挣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指望父母为自己操心。"胡金凤告诉我们,“孙子懂事,想法多,还想今后跟他叔叔合伙,开个小饭店……"

“孙子大了,我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采访快结束时,胡金凤信心满满地告诉我们。

新闻推荐

宣州区扎实开展企业职业病防治督导工作

宣州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强职业健康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促...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