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新技术助力“绿色农业”
■本报记者冯长福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走进宣州区向阳办事处板桥村日润千亩桂花园,漫山遍野的桂花树生机盎然,阵阵桂香沁人心脾。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桂花园的打造始于2005年,经过十多年的垦荒植绿,现在桂花面积已发展到2000多亩。”日润桂花园的主人李宗俊告诉记者。
“这里是林业苗圃测土配方施肥及土壤改良示范区,也是省级耕地质量固定监测点。 ”宣州区土肥站站长赵燕洲介绍,该示范区在地力培育、土壤改良方面,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不错,目前示范区的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改善,地力也得到提高。
“土壤调理剂应用、重力滴灌技术与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是土壤改良的主要方法。土壤调理剂(碱性)调节土壤酸度,亩施用量200公斤。微生物发酵技术通过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液,用于重力滴灌母液,而将沼渣撒施后旋耕,作为基肥直接施用到示范区,沼液沼渣养分全、肥效快、易吸收,利于作物生长,又能疏松土壤。 ”李宗俊告诉记者,培育地力要靠逐年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料,每亩每年施用量在500公斤以上,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据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氨基酸水溶肥为生产目标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主要原料为菜籽饼、豆粕及其他辅料,主要菌种为安琪酵母与植物乳酸菌,添加中性或酸性蛋白酶,通过发酵,使氨基酸产出量最大,泡水浸出后作为重力滴灌母液。二是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技术,以沼液、沼渣为主要发酵物,在发酵池添加一种功能菌,发酵后的沼液用于重力滴灌母液。“像重力滴灌、微生物发酵这样的施肥新技术,正在宣州区多家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示范。 ”赵燕洲说。
记者从省土肥总站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各级土肥部门在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新型肥料和施肥新技术、新模式,不断优化肥料种类和结构,多元化促进化肥减施。新型肥料主要有高效缓释肥、水溶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技术有水肥一体化、种肥同播、水稻侧深施肥、重力滴灌、微生物发酵、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等;新模式有“配方肥+有机肥”、“有机肥+机械深施”、“绿肥+生物有机肥”等。
“通过示范引导和项目推动,全省施肥新技术面积持续扩大,新型肥料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土肥总站站长刘军表示,2018年全省有机肥施用面积2598万亩次,同比增长10%。到今年6月,水肥一体化技术全省推广面积累计达到568万亩,节约灌溉用水40%以上,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全省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已增至7个,共遴选实施主体180余个,创建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10万亩。
刘军表示,安徽省将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两大项目为抓手,继续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三大”行动。以15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为引领,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肥料统配统施服务,提高配方肥覆盖率、到田率。在长江经济带(安徽)和新安江、环巢湖流域等重点区域,以化肥减量增效助力生态环保。以7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为引领,围绕种养结合,鼓励积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发展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同时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增施有机肥,不等于不施化肥了。 ”针对当下人们对化肥有些认识“误区”,刘军表示,化肥减量增效并非不科学地大量减施化肥甚至不施化肥,而是氮磷养分减量、中微量元素增效、增施有机肥提质,关键是要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确保产量不减、品质提升、效益增加、环境友好。有些区域还要适当增施化肥才能稳产增效。因此,必须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看待化肥的作用。
新闻推荐
王香名字虽然只是个代号,但是这个代号不仅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也带着时代印记。纵观身边的人,有人叫爱国,有人叫国庆...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