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明: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今日宣州 2019-09-27 00:44 大字

陈莉 文/图

正准备出门做农活的汪学明

生在新中国,长在国旗下。在宣州区朱桥乡九保村小湾村民组,有位共和国同龄人,他从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又亲眼见证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谈及过去70年的生活,老人由衷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新生活。"

老人名叫汪学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回顾这大半辈子,汪学明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村子里这么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老百姓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生活得越来越好。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遍大江南北,同年10月19日,汪学明出生了。由于自幼家境贫寒,只读了两年的书便开始了务农。

“那时的日子很艰苦。"汪学明说,小的时候,兄弟姐妹和父母共一起挤在一间几十平方的土基房里,“从来没想过后来能住得上两层楼的小洋房。"

“那时候不光填不饱肚子,就连衣服都很是简陋。"汪学明说,当时老百姓穿的都是自己用粗布缝制的衣服,笨重粗糙不说,还特别容易坏。在汪学明的印象中,母亲一年到头也只为家里人各缝一套新衣服,穿破了就用穿过的衣服裁剪,做成补丁缝补衣裤。

上世纪70年代,汪学明为了生计,他开始到生产队做活,挣工分。那期间,他犁地、背粪、种稻子,还做过一段时间的会计……只要是能获得工分的活,他都干。把生产队的活计干完,汪学明的一天劳作并没有结束,还要回家帮家里人一起做饭。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到农村大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广。汪学明家分到田地后,开始种水稻和蔬菜,庄稼有了收成,生活开始越过越有盼头。提到80年代的事情,汪学明的话明显多了起来。

日子好了起来,政策越来越好,从开始减免农业税,到后来的农田补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富了起来。汪学明记得,他刚种田地时,什么都要靠人力,现在全是机械化生产,后来农村开始土地流转,他把土地转给别人,自己每年靠土地流转就能得到收益。

汪学明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家里太穷供不起他读书。“条件改善一点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四个子女能够有书读,读好书。"汪学明说,最让他欣慰就是四个子女读书都很争气,都去了城里安家立业,尤其是大孙女成绩非常优异,如今在美国深造。

汪学明一辈子没离开过小湾村,也不愿意和孩子们去城里住。“这几年,美好乡村建设,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大变样,现在的农村不比城里差!"汪学明说,过去村子里、自家门口都是土路,随处可见烂泥,走路不小心都能崴到脚,现在政策好了,村子里处处通了水泥路。以前从村里去市里全靠走,从白天一直走到黑夜,现在交通发达了,一天可以来回好几趟。“孩子们回来看我们,都舍不得走,说农村环境好,空气好。"

今年年初,为了方便联系,孩子们给汪学明换了新手机,可以每天和孩子们视频通话。“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穿不愁……"这是以前大家对以后生活的向往,汪学明说自家的房子从土屋到砖屋再到现在的小洋房,从以前点煤油灯到现在家家户户通水通电,从以前的写信联系到现在随时随地的网络联系,甚至现在村里也能网上购物,这放在以前想也不敢想,现在都一一实现了。汪学明对现在的生活,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弹指一挥间,70年悄然流逝。汪学明想起过去的种种艰难,竟然几次哽咽,而说起如今的好日子,则兴奋得像个孩子。

汪学明说,近年来老伴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经常要到附近的卫生所看病开药,这两年还做了两次手术,花了不少钱,还好现在国家的医保政策好了,可以报销不少。“现在我们农民真的是能看得起病了。"

现在汪学明每天傍晚,喜欢和老伴一起在村里的广场散步,看大家跳广场舞,然后回家看电视、听新闻,了解一些新鲜事物,看祖国不同地方的发展变化。

回首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农村的变化,汪学明感慨地说:“社会发展太快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祖国也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农行有了机器人

“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近日,一台萌萌的智能机器人在农行鳌峰路支行“上岗"(见图),吸引...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