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人的脱贫故事

今日宣州 2019-09-25 00:54 大字

朱婷

“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要不是政府为我搭建平台,我这样一个残疾人想要脱贫实在太难了。"古泉镇九联社区徐南村民组的残疾人徐庆尚逢人便说。

因病致残  命途多舛

今年51岁的徐庆尚,在14岁那年,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双腿落下了残疾,至今孤身一人。在徐庆尚的记忆中,父亲在他小时候便患上了肺结核,不能干体力活。家里的生活主要靠母亲在集体生产队挣些工分艰难维持,由于家中兄弟姊妹5人,负担太重,徐庆尚在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和家人一起披星戴月地下田劳作。在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后,徐庆尚也曾一度绝望,由于没有技术、文化不高,再加上肢体残疾,只能在家帮忙干些家务。屋漏偏逢连阴雨,在徐庆尚20岁那年,母亲因为一场突然的大病,离开了人世,这让徐庆尚痛心不已。

看着体弱多病的父亲,徐庆尚不想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于是他开始逮黄鳝、放鸭子、承包鱼塘,拼尽全力想要自食其力,可是一年年下来,收入始终不高。穷则思变,徐庆尚不甘向命运低头,于是在2001年,他凭借1000元的贷款买了辆二手的旧达雅机,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凭着一股子吃苦耐劳的劲头,没过多久,徐庆尚就换上了一辆全新的达雅机。虽然租住的房子不大、挣得钱也算不上多,但是能自食其力,这让徐庆尚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可好景不长,2013年,在全市全面取缔达雅机运营的情况下,徐庆尚失业了。他觉得命运跟自己开了个玩笑,生活又没了方向。

自力更生  摆脱贫困

在市区没了工作,徐庆尚不得不骑着自己的残疾人专用三轮车回到村里,举目无亲的他,日子只能靠领取低保勉强支撑。就在徐庆尚一筹莫展之时,2014年,通过前期摸底调查,徐庆尚被识别为九联社区贫困户。除了享有残疾补贴和低保金外,徐庆尚还主动到饭店打杂,抹桌子、洗碗、择菜洗菜,徐庆尚都干得特别仔细,异常认真。他每天都早早地到饭店开门,晚上打扫完卫生再走。徐庆尚凭着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获得了同事的认可和老板的赏识,大家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用徐庆尚的话说,作为残疾人,想找一份工作并不容易,所以更要努力把活干好。自己虽身有残疾,但也想有尊严地体现自己的价值,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救助。有志者事竟成,在政府帮助和自身努力下,2016年,徐庆尚终于实现顺利脱贫。

坚守小店  稳定脱贫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庆尚得知自己的一个朋友在经营报刊亭,收入还不错,于是自己也萌生了做点小生意的想法。后来他便主动去咨询开店政策和程序,在政府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2018年3月份,徐庆尚的“老板梦"终于实现,在宣城高新区安国南路上,他拥有了一家独自经营的报刊亭。

自打开店以来,徐庆尚每天都会骑上自己的残疾人专用三轮车,早起摸黑到16公里开外的市区进货。不大的报刊亭内,烟酒和各色零食摆放整齐,店内还添置了一张小床。徐庆尚除了出门进货,一天24小时守着自己的小店,生怕错过任何一单生意。进货、理货、卖货,徐庆尚用心打理着自己的小店,忙得不亦乐乎。

虽然生意不大,但徐庆尚始终本着诚信经营的理念,有时候顾客多给了钱,他不管时隔多久,一定要还回去。渐渐地很多顾客和徐庆尚成了熟人、成了朋友,这家小店对徐庆尚来说有了更重要的意义。开店一年多,徐庆尚不仅还清了开店时自己东挪西借的部分资金,现在除掉基本生活开销后,他每个月还能有所结余,目前已经实现稳定脱贫。

“我现在年龄还不大,能有幸赶上这样的好时代,要加倍努力奋斗!只要自己勤劳就不会过穷日子,只要吃苦肯干,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美。"徐庆尚的笑脸上写满了知足。

新闻推荐

乡村变了样

宣城余万居于其中,并不觉得有多少变化。可是,蓦然回首,于今昔对比中,才发现乡村变化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快。曾经记忆...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