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的嬗变之路

今日宣州 2019-09-11 00:38 大字

吴舒婷

“很多年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山,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现在这里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简直太美了。"7月中旬,73岁的卢修义带着老伴胡春兰及老邻居再次回到峄山脚下,看到峄山如今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这样感叹道。

卢修义是黄渡乡峄山村余村村民组村民,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峄山脚下,峄山的变化,让老人叹为观止。

如今的峄山是省级森林公园的所在地,也是拥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体育产业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的地方,这里是宣州区森林重点保护区,也是卢修义曾经的家。

从增绿到护绿  荒山变青山

“我刚来这里的时候,几乎没有树,也没有水,只有一些杂草灌木。看着‘千疮百孔’的荒山,觉得很惋惜。"2003年,民营企业家赵平来到了峄山脚下,一心只想种树的他,决定在这里扎下根,誓把荒山变绿山。

赵平说,最初种树只是一种爱好,想通过种树来让这座山不断美起来。后来,他对树的感情越来越深,他由种树的最初兴趣变成了内心的坚守和理想信念,他希望种树能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起来,让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起来,让这片林场能够得到永久的保护。

2003年,赵平承包了249亩荒山,从种植小苗、移植树木开始植树复绿。2007年,随着城市建设进度的不断加快,城区老旧厂房和小区面临拆迁,而厂区、小区内的大树也将被“连根拔起",为了能更好地保护这些大树,赵平就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一道,将这些大树统统购买回来,移植和养护在自己的林场,由于移植合理,养护科学,大树都存活了下来。

17年来,赵平一直全身心投入到种树这项工作当中。2015年7月,林场中占地1650亩的精华部分成功被评为民营省级森林公园,在安徽省仅此一家,从此林场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宣城市黄渡乡峄山省级森林公园。“有了这个‘身份’,这片林子就能得到应有的保护,就没有人敢破坏它了。"对于赵平来说,这个新身份的背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和责任,更是一种动力。赵平说,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指日可待。

目前,林场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天然林(省级森林公园)、人工造林(现代林业示范区)和山沟塘坝。峄山因有独特的山貌,虽然只有300多米的海拔,但是整体山势起伏明显,再加上改造后的山沟塘坝,山的层次突出,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风景画。

从林下经济到生态服务  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9月初,行走在峄山省级森林公园,只见林场铺满绿色,朴树、含笑、合欢、江南杜鹃、宣木瓜等乡土树种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紫薇花、鸡冠花、菊花等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在林间空地上,林场工人们有的清除杂草,有的翻地种花,有的修路铺路,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峄山除了有“不可侵犯"的省级森林公园,还有林下经济的主阵地——现代林业示范区,占地约6000亩。“15-20公分的苗木销售最火,我们的苗木都是成排成行、成规成矩,销售一批就及时补种一批。"赵平说,近年来,他们充分利用林业示范区内的苗木生产基地做好销售“大文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苗木售往到全国各地,每年销售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不仅如此,在林业示范区内,赵平还带动周边农户从事家禽养殖,其中,林下散养生态鸡、鹅等带动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帮助1600余户贫困户脱贫。

“自全省实施‘林长制’以来,更加坚定了我们林业人的信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赵平坦言,林场在做好森林发展和保护的同时,做到林下经济逐步向生态服务功能的转化,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等多重效益,最终达到服务人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需要去负氧离子更多、空气质量更佳的地方呼吸新鲜的空气,放松自我,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为了让每一位前来的游客留下‘山水更绿,花儿更美,生态环境最佳’的深刻印象,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绿径花道’项目的建设工作。"赵平介绍说,该项目全长27.975公里,全程铺设的水泥路从山脚一直通到山顶,沿途都会种上美丽的鲜花,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功效。

“打造一流水平的森林公园,是我的理想。"赵平说,下一步,将做好林场内水电配套和咖啡屋、景观台等一系列服务设施的完善,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投入,在保护好绿山青山的同时,发挥出森林社会及商业功能的最大效益,最终让生态产品更好地服务人民,生态价值得到更好的延续。

新闻推荐

开学第一课 茁壮成长 筑梦未来

陈莉朱蔓妮叶婷婷兰天云新学期新气象。开学之际,宣州区各中小学校师生快乐起航,老师们通过各种主题教育,给学生们上了...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