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记向阳街道鲁溪村中塔组杨明清脱贫致富故事
路增洪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用在杨明清身上再也恰当不过。几十年来,他和妻子起早摸晚、辛勤耕耘,挣钱为两个儿子治病,努力扛起家庭的生活重担。不仅如此,23年里他们夫妻俩精心呵护瘫痪的儿子,风风雨雨、一路坎坷,不言弃、不放弃,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彰显了人性之美和传统道德的力量,营造了一个完整而稳定的家,成为大家尊重效仿的学习典范。
杨明清,今年46岁。向阳街道鲁溪村中塔组人,家中四口人。大儿子杨骏综合残疾Ⅰ级,二儿子杨衡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4年5月,杨明清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屋漏偏逢连阴雨
1996年6月底,连日的阴雨使水阳江、华阳河水位暴涨,而当时妻子陈银芝临产在即。杨明清顺着皖赣铁路绕行十多里路才把妻子送到了向阳镇卫生院,医院在手电筒的光照下做完了手术,但还是因为胎儿缺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伤。一年后,小杨骏的站立能力和抓握能力都不正常,经医院诊断为重度脑瘫。23年、8000多个日夜,喂水喂饭、洗澡擦身、清理个人卫生,还得从事生产劳动,但他们硬是挺了过来。
2004年6月,杨明清第二个儿子出世,让他们因劳累而疲惫的心灵有了一丝安慰。但5岁时一次住院,又一次给这个家庭以重击。医生告知他们二儿子杨衡患有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5年,借助于扶贫医疗的优惠政策,他们再一次踏上了求医之路。苏州、郑州……但总是希望落空。回乡后,他们又去了宣城市人民医院,经建议转到了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皇天不负、苦尽甘来,杨衡的病在这里有了转机。2016年他们再次带着杨骏去了北京,但这次的治疗没有实际效果。
“是国家的扶贫政策,重新燃起了我对两个孩子治病的希望!有机会我还会带着杨骏去看病。"杨明清感慨万分地说。
几十年来,为给两个儿子治病,他们先后花了近15万元。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还欠了些外债。好在有4.89亩的土地之外,父亲留给了他们做檀香的手艺,这些年来他们通过制作出售檀香贴补家用。
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生活有点起色时,杨明清所制作的檀香因环保工作的全面提升和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导致销售每况愈下。
2017年春节期间,他得知浙江临安那边有人种香薯致富。而他所居住的下塔组地处华阳河两岸,多为沙质土,香薯正适合这样的自然环境。
于是他专程去了临安于潜,买回1000斤香薯种子建起了育种大棚。当年春季杨明清栽种了15亩,为了保证产品的绿色品质,松土施肥、翻藤除草,禁用一切化学肥料和除草剂,年终决算,销售保本还略有盈余。
2018年春季,种植规模扩大到35亩。因为有了一定的产量和品质保证,收购商也上门收购,很快便销售一空,毛收入达12万多元。这一年,农忙时他们请了村里妇孺老人打些零工,支付工资2万余元,带领大家共同享受香薯带来的福利,一起增加收入。
2019年春季,他又把规模扩大到40亩,秋季还栽插了20亩,客商的收购价也从每斤3元提到了4元。
香薯飘香脱贫路
杨明清的香薯卖活了,带领全组一下子发展到10来户种植户,面积达到265亩。杨明清免费为他们提供种苖,同时,指导土地翻耕、查看种植密度……
“都是邻里,以前他们没少帮助我!产业做大了,大家一起富才叫富!"杨明清说。
三年来,质朴的杨明清盯着一个目标,依托自身的劳力条件,不等不靠、不报怨命运的多舛,笑对生活、乐对困难,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土地要财富,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幸福之花。
日前,好消息传来,杨衡已被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录取。村里告诉他,会及时帮助他申请雨露计划。
在杨明清等群体的感召下,目前鲁溪村65户扶贫户全部稳定脱贫,经营烟叶、培育吊瓜、种植香薯等蔚然成风、一派生机,大家保持劳动人民的初心本色,恪守传统美德,在华阳河两岸书写浓墨重彩的脱贫篇章。
新闻推荐
宣州讯8月14日上午,在市文联副主席黄廷洪的陪同下,当市散文家协会主席吴生荣将6300元爱心捐款送至帮扶对象高白鹤手中时,高...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