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源自苦心来 记誓把荒山变“金山”的新时代愚公张光龙

今日宣州 2019-04-15 01:00 大字

汪贤长 文/图

十年时间,投资千万,曾经的一片荒山,如今满园茶香,从一个年轻的小伙,变成一个黝黑的汉子,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守护着家乡的绿水青山,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利用生态种茶创造经济效益,他就是狸桥镇金凤村新时代愚公——张光龙。

进入4月,在狸桥镇金凤村砾枞茶叶家庭农场里,满眼的嫩绿,一股茶树的清香沁人心脾,张光龙正带领工人采摘清明茶。砾枞茶叶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光龙告诉笔者,他的茶园采摘量虽然不大,可是价格比较高,普通点的茶叶价格都在600元到1000元,特级茶叶价格都在1580元。

张光龙的茶场有580亩面积,虽然面积不大,但是他始终坚持生态种植,拒绝农药,远离化肥,所以张光龙打造的砾枞牌白茶也畅销江浙地区。说起这片茶山,张光龙投入可谓巨大,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清理荒山用挖掘机挖了40多天,人工梳理用了半年,当时这个山是瘌痢山,石头和杂灌比较多,在种茶的时候,用钉耙挖不下去,因为石头太多,最后用铁镐敲,我家为了开这个茶山,用坏了一皮卡车的铁镐。"张光龙回忆道。

在经历了开荒以后,2013年张光龙打算在山上种植茶树,凭着一股子干劲,他一口气种植了20多亩,可这一次却让张光龙栽了一个大跟头。

因为不懂技术,盲目性地种植,张光龙在田间施肥、病虫害管理上做的不到位,结果因为施错了肥导致茶树“颗粒无收"。虽然这次损失了10多万元,但是并没有打击到张光龙,反而激发了坚持种植茶树的信心。

“当时我心里不服气,我就想继续搞下去。"张光龙如是说。

从2014年开始,张光龙一方面自己学习、钻研种植技术,一方面主动联系宣州区种植业局,请求技术指导,当年他种植的茶树成活率就超过了90%,这一举坚定了他坚持发展茶产业的信心。

如今,张光龙拥有一个茶苗繁育基地,一个800平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和580亩的白茶种植基地,砾枞茶叶家庭农场年产白茶4000公斤,红茶1000公斤,年销售收入700多万元。下一步张光龙还想做足茶文章,把传统文化、乡村旅游休闲文化和茶文化融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

茶香源自苦心来,回想过去的10年,张光龙也感慨颇深。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我有一种想法就是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现在不讲金山银山吧,最起码是遍地绿山。我现在站在山顶上一看,很震撼,也很欣慰。"

新闻推荐

又到一年飞絮季 市民出行需注意

清明已过,又到了杨絮纷飞的季节。绿柳、红花、飞絮随风飘扬,这样的春景虽然很美,但这让不少过敏体质的人苦不堪言。“这两天...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