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建设情缘

今日宣州 2019-02-22 01:00 大字

●张黎明

高中毕业的第二年,我接受了县里因建国40周年编印一本名叫《古村春秋》的乡土史料,为自己村撰稿的任务。我先后走访了村里的若干老人,挖掘出被村民遗忘多年的古村名和一些描绘村景的民谣和传统工艺的故事,写成了4200多字的文稿。半年之后,当看到自己的文稿出现在一本厚达500页的地方志里时,对于一个19岁的回乡农村青年来说,是颇感风光和自豪的。这是我第一次深度了解村庄、全面领略乡村魅力的的美好记忆。参加工作是从农技服务开始的,教村民栽桑养蚕、种枣加工、抛秧防病等,曾经是我乐此不疲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多篇专业论文在各级专业期刊发表,获得了不少荣誉,三十多岁还取得了农艺师职称。

本以为这辈子会终身从事农技工作。但2006年的一项政策的实施,开启了我的乡村建设的美好情缘。

那一年,省里响应中央号召,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工作所在的镇被列为全省首批示范镇。镇里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担任农技部门负责人的我,头上多了顶帽子——镇新农办副主任。

建设启动之初,镇里的任务并不重。但当时的区委书记联系我们镇,而且亲自选定了一个示范村,所以镇里领导们都很重视。几个月之后,当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通过一番整治和打扮,出水芙蓉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感觉眼前一亮。在这个过程中,我尽管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但心里却涌起了一份自豪感。

这一年12月的一天,正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我,接到镇里的通知,说被确定为副镇长候选人了,要立即回去准备材料。这次提拔尽管与短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不期而遇地发生在我对这项工作刚刚产生好感的当口,这让我对新农村建设又平添了一份谢意。

不久,我被顺利地提拔了,却没有分管新农村建设。我先后分工联系的两个村由于历史遗留矛盾较多,运转艰难。但为了推进建设,我和村干部想尽了办法,使这两个集体经济最薄弱的村建设成效一直走在全镇乃至全区前列。

那时没有“八项规定",“酒桌办公"是传承下来推动工作的常规手段。我和村组干部常常在酒桌上激情澎湃、慷慨陈词地商议集资酬劳和解决矛盾的事。不胜酒力的我,曾不止一次即兴把口袋里的人民币全部掏出来,现场捐给村组做建设资金。那几年里,我为新农村建设捐资4000元左右。

有一次我陪同上级考核组把当年建设的近20个村全部跑到,每到一村,都看到村民像过节日一样在新建的小广场摆上热茶、蜜枣、开心果之类,天黑了甚至打着灯笼迎接考核的火爆场面,很激动,很震撼。心里在想,要让我分管这项工作多好。

可能有意无意之中,大家知道了我对这项工作的情感。在随后的分工调整中,我如愿以偿地分管上了这个心仪已久的工作,但也感到压力不小,因为当时这项工作已经毫无悬念地走在全区的前列。

分管之后,我在筹集建设资金方面动了些脑筋,策划、参加过N次“鸿门宴",当过N次“托儿"。

我的一个同学在城里生意做得不小,但出手不太大气。他的村搞建设那一年,他和一个在外办企业的村邻为捐款的事“杠住了"。那个企业家我也熟,他俩都向我打探对方的捐款意向,于是我成功地在他们之间忽悠开了,从开始每人承诺捐一万,一直涨到三万。在我自己的村,我还建议出台了一个不成文的方案,凡是正式国家工作人员,每人为自己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捐款不得少于五百元。由于以身作则做得还不错,我这个倡议得到了较好的推行。

随着全面而强力地推进,我们镇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几所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团队还来镇里开展调研活动。

我接待档次最高是来自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交往最深、成果最好的是华东理工大学的。由于我的真诚和热情,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研究中心"的调研活动持续将近十年。2015年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本18万字的专著《政策执行:权力运作与社会过程——皖南X区的新农村建设(2006-2013)》顺利出版了。这是可见到的全区第一部关于乡村建设的学术专著。

从2012年6月开始,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强力推进的态势。各级领导和主流媒体频繁到镇里调研、宣传,这些活动基本都是我精心安排、全程参与。7月,全市美好乡村建设推进大会隆重召开。我撰写的《水东镇新农村建设带来“四新"成果》一文于会议当天在《宣城日报》二版较大篇幅的全文刊登。

此间,我偶然得知区里将组建新的“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并将从乡镇选调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为此我怦然心动,自信地感觉这个机会对我十分难得!短短的十几天后,当得知自己将如愿以偿地进城从事自己钟爱的工作,并担任单位副职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幸运。

8月16日,正在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我,接到组织部门的电话通知,要我过去接受调任谈话。这使我自然想起了6年前在村里开展新农村建设时,被通知回去填表提拔的情景。我真是和这个美好的工作结缘颇深,并受益匪浅!

在美好办来了不久,陆续有几个亲友找我为他们小孩或自己证婚、当红媒。不喜欢抛头露面的我总是找理由推辞这个“风光"的活儿,但常常很难推掉。直到后来听说人家是冲“美好办"三个字来的,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美好的差事是美好的职业带来的。

第一次下去考核时,发现一个文化不高的村书记,为了争取补助,精心制作了一张宣传册页,详细地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及村民筹资的热情,我看了很受感动,并带回几张,放在办公室和家里,时不时拿出来鼓吹。同样是这个书记,在两年后开展省级美丽乡村时腿部受伤较重,由于没有彻底康复就经常瘸着腿奔波在建设现场,至今留下了后遗症,他的事迹再一次感动了我。所以这个村只要有建设意愿,我总是尽力优先考虑安排。

几年前,手机微信开始流行,我感觉这个新媒体在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方面有独特的妙用,便试着用起来。为了积累素材、配齐“九张图",我每到一个村,总以一双搜寻的眼神,努力发现村庄各方面的特色、亮点,然后配上简短的文字发出去。我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占了90%左右,并一直保存着。每当看到自己原创的“美丽的微信"收到好评时,总有一种美美的成就感。

新闻推荐

“工业强区”再发力

叶婷婷一年之计在于春,初春时节,全区“工业突破年"暨招商引资推进大会召开,不仅对优秀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专业...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