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嬗变山水间
初冬,喜讯不期而至:宣城市荣获“2018美丽山水城市”称号,系今年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是分量十足的褒奖,也是实至名归的肯定。
据介绍,“2018美丽山水城市”评选活动,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组织开展,通过层层环节最终评定出12城,旨在寻找和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城市样板。
近年来,宣城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本”,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着力打造山水文化生态之城,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块块金字奖牌是最好的见证:宣城市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安徽省生态市、中国文房四宝之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县更是实现了全覆盖。
根据《安徽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显示,目前,宣城市是全省单元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城市之一(排名前三),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绘底色:
生态立市塑优“宣城样本”
笔墨一纸山水秀,请到宣城来品绿。
绿色,是宣城的底色。放眼城区内外,城市间、公园里、道路旁……点点绿意把“山水诗乡”装扮得分外清新。
这是“多彩宣城”里最为浓重的一抹色彩,也是“生态立市”战略绘出的清新一笔。
近年来,宣城市持之以恒地把生态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的目标,良好的生态俨然成为一张“烫金”名片。
尤其是近年来,市政府制定了《宣城市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表明了宣城市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气魄,翻开了生态宣城的新篇章。
众所周知,宣城市山水清远,河网密布。为此,改善环境,头等大事是把水治好。
2017年,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河长制,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在主要河湖设立河长的基础上,近年来,宣城市还不断向库、渠、沟、塘等水域及小微水体延伸,真正实现河长制全区域、全流域、全水域的全覆盖。
青山历历,碧波荡漾;和风徐徐,晴空万里。
为了让“宣城蓝”更加耀眼,宣城市全面推进水气土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全市共摸排了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整治项目535个,目前已完成整治534个项目,完成率99.8%。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的助力推动。
近年来,宣城市一方面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发挥环评制度“节制闸”作用,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口,坚持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区域环境质量联动,发挥环评从源头预防作用,将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污染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项目挡在门外;另一方面,鼓励引导污染排放少、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项目落户。
在全面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方面,宣城市也是实招频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宣城市按照“整顿规范一批、搬迁整合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的要求,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为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
当前,全市上下正牢固树立“最严格的监管就是最大的帮助和最好的服务”的执法监管理念,推行“交叉检查、异地执法、下查一级”的执法模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区域环境安全。
宣城市出台实施了《宣城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从建立完善机制入手,在全省着力先行先试。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截至去年11月,宣城市全面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联动体系,真正实现了林长制全覆盖,确保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精心打造园林城市,是宣城市生态建设的点睛之笔。多年来,宣城市突出规划对城市园林绿化的引领作用,以“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多廊道”为重点,宣城市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着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不断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水平。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近日,气温急剧下降,市民明显感受到冬天的“速冻”模式。阴雨绵绵的湿冷天气让棉衣、秋裤、羽绒服陆续登场,带火了市区各种保...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