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江淮时报 2018-11-13 10:54 大字

宣城市宣州区政协主席鲍莎莎

近年来,宣州区制造业在攻坚克难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形成。但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产业总量不够大、层次不高,支撑服务体系不完善、创新不足,企业经营困难较突出、转型乏力等方面。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认识形成合力。要坚定发展工业的信心和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快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成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建立督查考核评价机制,形成全区合力共推的机制。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将发展智能制造和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对宣州区制造业企业进行全面分析梳理,统筹“中国制造2025宣州行动计划”和“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研究制定《宣州区智能制造发展实施意见》《宣州区智能制造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细化宣州区智能制造发展重点和工作任务。

做好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引进智能制造相关项目,按照“两区三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研究招商路线图,努力引进发展前景好、带动性强的智能制造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

加强典型示范引领。通过竞争性谈判,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差额确定2-3家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条件好、自主创新能力强、对行业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中优势资源和要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引导,树立智能制造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同时积极打造 “互联网+制造”的新型制造模式。

完善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智能制造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探索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联盟,建设共性技术平台,集聚优势资源,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发展和应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加快区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探索组建校企联合的制造业研究所,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引导机制,大力引导智能制造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创造条件支持骨干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依托G60科创走廊,主动对接松江、苏州、杭州等地,推动本地企业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创新合作发展。探索建立中国工程院合作机制;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

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对宣州区重大工业项目的支持。认真梳理现有的工业技改、制造强区、科技创新等政策,制定出台宣州区智能制造专项政策。同时,优化资金扶持方式,集中项目和资金,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

强化金融支持作用。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集中优化,通过持续注资,做大做强振宣担保,以担保放大效应,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智能改造项目优先给予贷款和首台(套)保险业务,探索智能制造装备租赁、分期付款、风险补偿等金融支撑机制,促进智能制造装备的推广应用。

完善人才保障措施。完善宣州区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持续开展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宣州工匠”评选活动。借助沪苏浙的资源,建立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研发和应用人员。加强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提高园区服务水平,加快园区水、电、气、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各级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规定,持续深化 “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法制环境和政务服务环境。

新闻推荐

宣城市林业局扎实做好普法工作

本报讯近年来,市林业局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党组多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努...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