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村:昔日“三无”村 今日分红村
宣州区养贤乡山河村曾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空壳村,2014年被列为全区13个贫困村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三无”(无土地、无水面、无山林)村,硬是凭借改革思路和创新勇气,整合资源、借力扬势,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蝶变突围”之路,实现了强村富民、加快发展的目标。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4万元,同比增长8.96倍。日前,该村拿出发展盈余资金17.17万元进行了首次股改分红,全村328位股民从中获益。
山河村位于养贤乡东北部,濒临水阳江畔,属于专业渔民村,下辖4个村民组,共124户328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天然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主,兼带少量外出务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摇摇晃晃。村党支部书记陈五顺说,不改革,村里没有任何希望;不发展,山河村依然村贫民穷。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拔穷根、摘穷帽,凝聚合力、攻坚克难,才能将旧貌换新颜。
正是在这一思路的科学指引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河村做起了“无中生有”“借鸡生蛋”的大文章,开启了发展集体经济的“破冰之旅”“逐梦之旅”。乡属“五一场”水面投资改造项目。与宣城市阳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投入主体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山河村每年获保底分红10万元。光伏发电项目。2017年6月并网发电。目前,发电收益7万余元。该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左右。土地流转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已由宣城市同心养殖有限公司承租,年承租费13.3万元,村年收益近3万元;二期项目已建成并于8月中旬开标,实现净收益3.58万元。
与此同时,山河村结合民政部门老年活动中心项目实施,兴建了两层三间、建筑面积达230平方米的村部办公楼,改变了过去没有村部、“开会打游击”的历史;结合全省“渔民上岸”工程实施,在上级政府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安置下,兴建了“新苑河畔”小区,124户专业渔民喜迁新居,结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狂风暴雨靠湖边”的水上漂泊生活,圆了“安居梦”;结合民生工程实施,相继新建了村卫生室、农民健身广场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2017年9月30日,山河村顺利通过了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组评估验收,如期实现“村出列”。
在此基础上,山河村自2016年被列为全区“股改”试点村、2017年被列为全市“三变”改革试点村以来,按照“八步工作法”要求,紧锣密鼓开展“股改”和“三变”改革。在宣传动员环节,通过发放致农民群众一封信、发送短信微信和召开各类会议方式,确保“股改”、“三变”改革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最大程度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在股权设置环节,采取人口股时点法,共设立股份449股,其中集体股121股,占比27%;个人股328股,占比73%。2016年12月25日,山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全票通过了《合作社章程》,并以户为单位,发放股权证书达124本。
为了把村民持有的“红本子”(指股权证书)转化为“绿票子”(指银行存单),山河村一方面于2017年5月注册成立了“宣城市渔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对名下的青虾生态养殖和光伏发电项目实行公司化运营,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农户”方式,为贫困户及困难户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就业创业平台,帮助他们努力增加收入;再一方面,8月29日该村拿出了171734.6元发展盈余资金,开展首次股改分红,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红利,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无论是违禁燃放曝光,还是致广大市民“禁放烟花爆竹”公开信,以及其他宣传与巡查工作,无不标志着宣城市禁放工作已取得...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