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圩:生态养殖 膏肥蟹美
秋风起,蟹黄肥。眼下,正是金宝圩螃蟹集中上市的时节,每天清晨天还未大亮,宣州区水阳镇双盈村蟹农袁长林就早早起了床,摸黑拉网起蟹。“现在正是膏肥蟹美的时候,金宝圩的蟹农们忙得不可开交。”袁长林说。
10月中旬的一天,一大早,水阳镇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宣城市金润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就挤满了卖蟹的蟹农和前来采购的客商。
“8月底,合作联社就开始收蟹。”合作联社社长叶飞边说着,手指在计算器上边飞快地进行着运算。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之后的一段时间,是金宝圩螃蟹交易最繁忙的时节,每天凌晨三点,联社就开始收购社员的螃蟹,与此同时,来自江浙沪地区以及广州、深圳等地收购商也纷纷过来采购。
在合作联社,记者见到了水阳镇水产站负责人汪祖军。他介绍了今年水阳镇的螃蟹行情:今年河蟹养殖亩产量与去年相比,总体略有下降,预计平均亩产量在120-150斤左右,目前的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浮10-20%左右。他还详细分析了产量略微偏低的原因。
“最主要与今年的气候有关。”汪祖军说,今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总体表现为高温少雨;即便有雨水,雨量大的也都是台风雨,而雨后就是高温闷热,从事养殖的人都知道,台风雨对河蟹的正常生长极为不利。
不一会儿,袁长林也骑着电动三轮车到了合作联社,空间不大的车斗里装满了刚捕捞起来的蟹。“我养的蟹和其他人养的可不太一样,这是生态养殖的。”袁长林有些得意地说。
“生态养殖?”见记者不解,卖完螃蟹后,袁长林带着记者来到了自家的塘口。“你们看,这水是不是比旁边塘口的都干净得多。”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阳光照射下,池塘波光粼粼,水下一米多深处水草丰茂,清晰可见。“五年前如果你过来看,还看不到这番景象。”他念叨着。
今年48岁的袁长林从事蟹苗养殖已近20年。二十年间,他看惯了水产养殖承包户们向沟渠里大量投入鸡猪粪便做饵料,也正因如此,“金宝圩的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2013年,袁长林承包的水塘水质开始变得浑浊,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当时,得知外地有套生态养殖模式成效显著,他立即跑去学习,并把这套“移螺种草”模式搬回自家池塘。
何为“移螺种草”?袁长林介绍得详细:一方面,在塘里种植水草,除了可以为河蟹栖息、蜕壳提供良好的隐秘场所外,还能起到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水体含氧量的作用。另一方面,往蟹塘里投放鲜活的螺蛳,不仅让河蟹的饮食中增加了动物性饵料、实现了“荤素搭配”,而且螺蛳吃食蟹塘里的浮游生物、底栖藻类以及河蟹吃剩的残饵,也能净化水质。
“简单地说,河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袁长林说,以这样生态养殖的模式坚持三年下来,不仅自家塘口的成蟹质量更优,销售利润达到了鱼虾养殖的2倍,更令人惊喜的是,水塘里的水质也有了一定好转。
以袁长林的养殖经验为基础,如今,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已在金宝圩进一步推广。汪祖军告诉记者,自2013年起,该镇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治理水环境,如在2014年塘口发包过程中,明确规定养殖户不准使用人畜粪进行肥水养殖;在2016年塘口发包时,规定各村、社区必须对塘口承包户征收水环境污染保证金。
“水产养殖给水环境带来的污染有目共睹。”汪祖军表示,目前,金宝圩部分地区正在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水产站也在加大水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全力积极打造水阳河蟹品牌。
新闻推荐
夏威在比赛中。本报讯10月22日上午11时许,从第十四届省运动会田径赛场传来捷报,尘封多年的男子跳远丙组纪录,被宣城市14岁小...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