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公园里”
建设中的宛陵湖东湖。敬亭山下,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梅氏文化为主题的梅溪公园。每到春天,新港公园大草坪上都是放风筝的人。
盛夏时节,放眼城区,一座座公园宛如绿宝石,点点绿意把城市装扮得格外清新美丽,洋溢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意境。
这一意境的营造源自于宣城市大力推进公园绿地建设。
近年来,从“一枝独秀”到“满园竞香”,公园、游园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山环水绕林拥城”的城市风貌也逐渐凸显。
公园建设跑出“加速度”
每天晚上6点,家住市区美都新城小区的董爱萍都会步行到附近的梅溪公园锻炼,“一般跟朋友一起快走,偶尔也学着跳跳舞,”她开心地表示:“搬来3年多,感觉身体越来越轻快。”
董爱萍来自江苏盐城,2008年和爱人一起来到宣城安家落户。刚来时略感失望,“城区小,而且只有几处锻炼的地方,晚饭后没处可去。”
但在宣城的这十年,她发现,随着一座座精致的公园拔地而起,宣城一天天变得秀丽、精致了起来。
1998年,鳌峰公园免费开放;2002年,启动彩螺广场工程建设;2010年,强力推进“一山一河一园一湖”四大工程……园林建设逐渐提速。
2012年宣城市确定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目标;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11331”的发展思路,坚持把“生态立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导战略,建园、创园步伐大幅加快。
创园期间,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宣城市开展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及城市四线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完成了九曲公园、植物园、明镜湖公园等10个公园的工程设计。
充分利用城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自然条件,还制定了《宣城市城市园林绿化近期计划(2012-2015)》和《中心城区街头游园布点规划》,以开发“一山”、打造“一湖”、整治“三河”、建设“十园”、拓展“32处街头游园”为重点,加快构建“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和立体式城市绿地景观。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中心城市建设突破年活动方案》还提到,敬亭山至宛陵湖的城市中央绿轴北段将建设宣城市中央公园,是城市中心区最大的保留绿地。公园规划用地面积约110.2公顷,其中包含太白公园、敬洋公园和中心公园三个全市性公园,以及道叉河左支、殷村水库等重要水体的整理和景观建设。自2017年启动以来,目前该项目仍在建设中。
“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游)园”。如今,市区公园数量由原来的4处增加到18处,街头游园由原来的10处增加到42处,基本形成了以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为主体,街头绿地做补充的公园绿地体系,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1821.6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68.1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1%。
此外,市区有38家园林式小区、100家园林式单位。进入安徽宣酒集团、宣城地税局、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恰如进入一座座精致的园林。全市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达70.2%。
2016年1月15日,住建部正式命名宣城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正是对宣城市园林建设成绩的极大肯定和有力证明。
城市景观魅力尽显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横于北郭的敬亭山自古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其诗山气质使之成为了宣城的城市精神象征。“十二五”以来,敬亭诗径、太白独坐楼、石涛文化园……敬亭山给市民奉上新景点,从市民公园向旅游景区又迈了一大步。
从2008年起,宣城市开始加大了敬亭山风景区的开发力度,累计投入资金8亿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改造林相、建设诗径,江南诗山胜景得以重现。
坐落于敬亭山南麓的韩愈文化园,以树木葱茏的敬亭山为依托,采用水绕山行的格局,延续山与水的气势,勾画“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的幽美意境,让主入口风景成为大山水格局的延伸与过渡。
城区南北景观绿轴南部的末端,对应着敬亭山的则是宛陵湖公园。绕湖而建的10公里水环绿廊、慢行绿道,成为市民早迎晨曦、夕送晚霞的捷足先登之选。公园南岸古典,北岸现代,绿化中乔、灌、草、地合理配置,阳光草坪、竹林蹊径,辅以杜鹃、狼尾草等灌木,满是野趣,偌大的景区,既统一,又富变化;宛溪河景观带以写实的手法,展示了宣城的历史遗迹和风土人情。
目光向城西移去——在位于主城区的西扩片区,新港生态湖主题公园正以惊人的速度聚集着人气。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芜的田地和山丘。
这个“不毛之地”最终在2011年迎来了“新生”:在宣城新港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的精心塑造下,荒丘变成了绿地,湖面舞起了音乐喷泉,新港生态湖主题公园全新亮相。此后,市民纷纷走出家门,接踵而至来到这里享受悠闲,主题公园成了宣城市民心中的另一处胜景。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卧于城东的明镜湖公园占地面积约8.87公顷,水面约3万平方米。公园集城市商业休闲、疏导集散、市民滨水游憩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城市风貌展示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成为了城东新区核心位置最大、最集中的公共绿地。
平生闻说宣城郡,水石幽奇人物俊。在塑造自然景观的同时,公园建设中还注重挖掘历史上名人名事名作品,古典古迹古建筑,将历史厚重、现代文明相结合。梅溪公园综合运用建筑、艺术小品、雕塑,来展示梅氏家族文化的精髓,由此获得了住建部2012年度人居环境范例奖。韩愈文化园则再现了“韩氏别业”及“韩文公祠”等人文景观。鳌峰公园重现了宣城历史上曾经的“南楼夕照”和“鳌峰赤壁”景观。
同时,街头拐角、道路两侧坐落的游园虽小,却不失精妙,展现出别样风景。位于昭亭北路与宛陵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延秀园沿围墙一侧采用双排栾树密植,临街面片植樱花做绿化中层景观,局部地段采用香樟、桂花、地被以组团式栽植的形式加以点缀,园子显得简洁、明快、活泼。
这些仅是宣城愈发靓丽城市景观的一瞥。如今走在城区内外,市民都不由地赞叹:“公园多了,景色美了,整个城市好像慢慢变成了一个大花园!”
生活环境更加舒心
公园被誉为“城市插图”,是引入城市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一片田园,是医治“城市病”的一支镇定剂,其功能被定义为“给市民提供身心再生的场所”。
公园的建设,既是“面子”,更是“里子”,是真正能惠及全体市民的民生工程。
这一点,在泥河公园的建设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看着眼前泥河两岸葱葱郁郁,水面波光粼粼,还时而有白鹭掠水飞过,家住向阳新村的池大爷感叹道:“以前的臭水沟,现在真是大变样了!”推开家门就是公园,他每天傍晚都会跟老伴一起绕河散步。
泥河为宛溪河的支流,自南向北从城市东南流入,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在凤凰桥上游东岸汇入宛溪河。由于20多年疏于清淤,泥河污染严重,附近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水浑浊、恶臭。池老称昔日泥河就是条“龙须沟”,是河道旁居民们的“噩梦”。
“龙须沟”的华丽转身得益于宣城市对泥河全线实施清淤和截污两项工程。为改善环境,市政府2010年正式启动了泥河景观带规划设计工作,并于2012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
泥河景观带设计颇富巧思,包含“笔墨纸砚”四大主题分区,重点突显宣城纸文化,按不同的区段还将植物景观分为“春花、夏荫、秋实、冬绿”四个景观区,四季分明、风景如画。
水系景观的打造是宣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的一大亮点。2010年起,在“流域治理、生态治河”理念的指导下,宣城市坚持原有河道岸线绿化只增不减的原则,对穿城而过的六条内河全面实行清淤、截污,对其中的宛溪河、泥河、清溪河三条主要河流实行综合整治,改造成三条风光旖旎的滨河景观带。
山环水绕,开门即是绿;城在园中,移步皆风景。
2016年6月起,城市东南端再上公园建设大手笔——宛陵湖东园。与宛陵湖西湖仅响山路一路之隔,建成后将实现“东西合璧”。
宛陵湖东湖总规划建设面积5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21公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整治、河堤加固、绿化种植、景桥、园路及蓄水闸等,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宛陵湖东湖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铺设透水路面。结合自然湿地,营造更为生态自然的绿色氛围。
东湖建成后,不仅能优化景观,通过对宛溪河河堤加固、加宽,可以有效提高城东联圩宛溪河段的堤防标准。湖区的开挖,也可以提高城市的蓄洪排涝能力。
记者从市园林局了解到,按照计划,宛陵湖东湖力争今年12月底建成对市民开放。
公园及至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推进,让如今的宣城处处都充满着园林的优雅和勃发的生机,如画之城正在嬗变中绽放无穷魅力。
新闻推荐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宣城市体育彩票市场健康发展,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规范。按照《彩票公益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现将2017...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