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级馆到国家一级馆
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里,最动听的声音莫过于城市上空琅琅的读书声;最美的场景,莫过于全民阅读的画面。
从最初的老十字街三眼井,到老区政府附近的护城坊,再搬到现在的宛陵湖畔,市图书馆从一个县级四级图书馆嬗变为现在的国家一级图书馆。越来越多的藏书,越来越完善的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走进“她”!
三眼井旁儿时记忆
“三眼井图书馆承载着我童年到少年的暑假生活,那时候借一本书好像需要一分钱。”今年48岁的贾春,聊起三眼井图书馆充满了感情,1982年还在上小学的他,就爱去借书。“不光是我们,当时二楼的阅览室里还有很多叔叔阿姨借书阅读,可真是门庭若市。”
三眼井图书馆就是当时的宣城县图书馆,1982年,周雅男就在那儿工作。“当时图书馆和文化馆一起办公,一楼是借阅室,二楼是阅览室。1984年的一天,一位刚工作的小姑娘借到《红楼梦》后开心地跳了起来,那情形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周雅男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工作条件要比现在艰苦很多。当时很多乡镇还有农村图书流动点,工作人员会定期到图书馆更换图书流动点的图书。“那应该算是最早的图书下乡了。”周雅男笑着说。
护城坊边亲密接触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护城坊图书馆里拼搏的那一年多时间。”2012年大学毕业之后,周洁回到宣城老家准备考试。当时,她和同学相约在护城坊的老图书馆复习迎考,图书馆里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让人静下心来学习。“那一年多奋战在图书馆,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周洁意味深长地说。
1989年位于护城坊的宣州市图书馆拔地而起,2000年撤地建市以后,宣州市图书馆又上划为宣城市图书馆。多年来,图书馆藏书逐渐增多,读者也不断增加,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等现代图书馆的功能也日益完善。2011年,市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开始免费开放,收回全部租借空间,取消所有收费,零门槛向群众提供免费借阅和查询服务。市图书馆走进市民视野,开始与民众广泛而“亲密”的接触,图书馆回归公众。2012年,市图书馆建立了门户网站,通过电脑端和移动端向读者推送远程数字服务,由此大步迈入数字服务时代。
宛陵湖畔书香浓郁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再上新高度,书香宣城蕴含厚厚文化底蕴。2011年起,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市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对于市图书馆来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遵循“高起点,高前瞻,高定位”的建设标准,新馆在宛陵湖畔正式破土动工,占地38亩,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预算1.8个亿。同年,在全国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中首次成为上等级图书馆。
市图书馆新馆于2016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至此,老馆26年的“服役使命”宣告结束。新馆拥有1000多个阅览坐席,设计纸质藏书量80万册,馆内设有阅览、书库、公共空间、行政及辅助功能四个功能区,新增了亲子阅读区,夜读自助图书馆,捐赠陈列室、无障碍阅览区、交流洽谈区等多个新窗口,跻身全省面积最大的市级图书馆。
2016年,市政府提出“加快文化名市建设”,明确要求要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2018年5月,国家文化旅游部公布了全国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市图书馆由最初的四级馆一跃而上荣膺“国家一级馆”称号。
新闻推荐
“以前,你们没有这个服务点的时候,我们取钱要跑到黄渡街道上,虽然只有7、8公里,但是山路崎岖,太不方便了,往返要一个小时,现在设...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