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高新区结对帮扶脱贫攻坚见成效

宣城日报 2018-05-31 00:00 大字

本报讯宣城高新区党工委与联系帮扶贫困户所在村党支部、宣城高新区党员干部和联系帮扶贫困户建立“点对点”、“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实体经济集聚发展的优势,激活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形成结对联系帮扶村级组织6个、开展共建活动20余次,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方联动“扶志”,激发内生动力促脱贫。通过党组织之间共同开展活动、相互传送经验、加强人才交流、提供资金帮扶,切实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宣城高新区机关48名党员干部职工与188户贫困群众结扶贫联系对子,坚持“月入户走访机制”,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动员贫困群众通过党员远程教育、技能培训、到高新区企业就业等方式,探索脱贫路径。通过反复宣讲政策,做实、做细、做通贫困户的思想工作。

融入互动精准“扶智”,提升脱贫能力促脱贫。高新区机关党支部坚持不定期与村党组织座谈机制,共谋脱贫之策,努力推动村党组织实现党建“主业”与脱贫攻坚“主责”的同部署同落实。通过座谈、实地调研、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集思广益、汇聚共识,制定规划、谋划产业,共同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出点子、想办法。

多渠道培育产业,提升“造血”功能促脱贫。通过发挥高新区的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和联系贫困户所在村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开展广泛合作,实现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稳定脱贫有效机制形成的目标。高新区为联系的宣州区狸桥镇金凤村量身定制了可供持续发展的产业,鼓励该村党组织投入50余万元新建了590平方米厂房设立扶贫驿站,为其引进了高新区内企业宣城德尔金属公司的藤编代加工项目,并为该村提供了10万元扶贫驿站产业帮扶资金支持。集“公共服务中心、技能培训学校、电商中心、扶贫车间、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扶贫驿站,帮助该村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达60余人,走出了一条“输血变造血、驿站扶村民”的居家就业脱贫模式。据统计,仅该村的藤编代加工扶贫车间,就带动了农户34户33人加入(其中贫困户13户14人),人均月收入约1500元。注重发挥商会等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注意调动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目前,组织了精方药业、普益力能、富旺金属等7家企业捐助20余万元专项支持养贤乡山河村青虾养殖脱贫致富项目。(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交通银行宣城分行 举办公益实践活动

本报讯5月19日,交通银行宣城分行致力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举办“小鬼当家快乐理财”宣城市小记者公益实践活动,共有1...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