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是一场心灵之旅

宣城日报 2018-05-24 11:16 大字

2017年4月21日,对于很多市区老北门人来说注定是一个无眠夜,部分北门大唐项目的购房户、安置户即将在夜尽天明后拿到苦等几年之久的房子。一个跨时十年之久民生项目——北门棚户区改造工程终于实现了凤凰涅槃。作为一名采访征迁一线两年之久的记者,我也久久难以入眠,在一次次采访中,我深知一套房子对于一个家庭的意义,更清楚为了这个民生工程有多少人在默默付出。

采访是从2015年开始的,彼时作为一个才来宣城不久的外地人,我甚至分不清市区的东南西北四个门的具体位置,并且在我的意识中征迁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尖锐的社会矛盾,是一个写不好会激化矛盾的题材。

要怎么去采写呢?我给自己初步定下了“征迁中的那些人”这样的框架,即通过征迁一线的工作人员和被征迁户的故事来由小见大,反映城市大建设的步伐和市井的人情冷暖。

原本以为,征迁的采访难度重重,实际上所到之处,无论是征迁工作人员还是征迁户都是敞开了说话。我渐渐梳理出北门棚改工程的前世今生,这个始于2007年的民生工程,改造区域内被拆迁房屋5250户,需拆迁房屋56万平方米,涉及人口23000人,安置房屋6900余套。2014下半年,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大唐万安置业有限公司企业资金链断裂,破产重整。而此时该项目近3000户拆迁、1600多户商品房购房户却没有拿到房屋……

为了早日完成让拆迁户购房户拿到房子,市政府一方面积极通过司法途径重组大唐项目,一方面抽调市区两级200多名机关干部前往征迁一线,解决遗留的征迁问题。

这样的采访就得用笨办法,夜里10点在征迁户家,看双方协商,无论盛夏寒冬,随便找个地方蹲着坐着就听采访对象诉说,更多的是一次次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北门的大街小巷,看屋前房后的花开花落,看槐树荫下熟睡的老人……

也正是一次次深入北门,我才看到了很多偏见之外的东西,看到了真实的征迁是什么样子。

我看到了深夜一点还在亮着灯的北门棚改办,了解到了为了做一户的工作,征迁干部打了700多个电话,登门70次;我还看到了征迁干部自掏腰包购买贫困户家的商品,为贫困户找工作;我也看到了子女主动做父母工作,老党员带头拆迁,征迁户将一面面锦旗送到了征迁干部的手中,他们成了朋友。我记下的还有很多……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沉寂的项目重新机器轰鸣,低矮的房屋被拆去,许多人开始了新生活。采访无非就是把自己沉进去,去接近、了解、还原事情本来的样子,去听人们对旧时光的追忆和对新生活的憧憬,这是一次报道之旅,也是一次心灵之旅。

新闻推荐

汇聚创新人才强化智力支撑

近年来,宣城市作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不到三年时间,培育...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