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多元模式拓展“强村”之路
■本报记者冯长福
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跨村入股合作,建厂房和店面出租……记者在宣城市宣州区调查了解到,该区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中,坚持“因村施策”,探索多种模式,盘活资源资产,力促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模式一: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
洪林镇棋盘村位于南漪湖畔,由原来的石桥、邵村、陈文三个村合并而成,现有54个村民组,人口5378人。村民收入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棋盘村,村党委书记黄朝斌正在稻田查看龙虾捕捞与销售情况。“这个连片800亩稻田里养殖的龙虾,是去年11月份投苗的。现在捕捞的龙虾分两种,大的作为成虾销售,小的作为虾苗投放到公司的稻虾轮作基地。 ”
棋盘村是去年6月开始股改的,12月正式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经过评估清核的村总资产按田亩股和人口股分到村民手中,村民成了股东。在此基础上,该村采取“村集体+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稻虾轮作、特色果蔬等高效生态农业。
村委会主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方汝斌告诉记者:“我们利用国家扶持集体经济资金、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资金与安徽朝农高科、宣城市朝农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参股经营的模式,共同设立安徽棋盘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250万元。公司已流转土地8500多亩,主要种植优质水稻,其中稻虾轮作基地5000多亩,与黄酒厂、粽子加工厂签订了1000亩糯稻种植订单。 ”
不仅如此,棋盘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建了320亩果蔬采摘园、200亩莲藕基地、150亩瓜蒌基地,呈现“粮经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模式二:“借鸡生蛋”+跨村合作
养贤乡山河村位于水阳江畔,属专业渔民村。下辖4个村民组,328人,村民收入主要以天然捕捞和水产养殖为主,2014年被列为全区13个贫困村之一。 2016年12月25日,山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宣告成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对于山河村来说,既没有地理优势,更没有资源优势,集体经济如何发展?该村另辟蹊径,想出了“借鸡生蛋”的点子,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属于养贤乡管理的“五一场”水面改造,建设生态青虾养殖基地。
“该基地分两期共完成总投资101万元的188亩生态青虾池改造升级。改造后,村里通过公开挂网拍卖5年经营权的方式,与宣城市阳江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山河村每年获保底分红10万元。 ”山河村党支部书记陈五顺说。
“通过‘借鸡生蛋\’模式,我们建了多个光伏发电站。 ”陈五顺告诉记者,利用养贤乡政府办公楼顶空间,建成装机容量60千瓦光伏发电站项目,去年6月1日并网发电,预计年净收益6万元。同时,利用乡敬老院楼顶可用空间,计划新建3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分三期实施。去年12月21日,一期100千瓦光伏发电站顺利并网。三期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
该村还采取跨村联合模式,利用区农委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53万元,在邻近的宝圩村流转土地133.27亩,改建标准化生态青虾养殖基地,现已通过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进行拍租,年净收益约8万元。
“2017年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4.2万元,实现了贫困村出列目标。 ”陈五顺说。
模式三:厂房出租+服务创收
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位于宣城市区北郊,现有13个村民组,人口1583人。该村原有土地总面积8539.3亩,截至2015年底,全村被征收土地6848.3亩。
“利用征地补偿款,村里依托宣州经济开发区平台和周边企业资源,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同时成立物业公司,开发服务业。 ”巷口桥村党支部书记祖朝娟告诉记者,“2014年村集体企业宣城市新农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宣城市千川建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10年、价格随市场行情浮动的厂房租赁合同,年租赁收入超过132万元;物业公司目前年收入也有30多万元。 ”
除了用足区位优势,该村还盘活每笔资源。“2016年以来,我们先后对两个老旧村部、一个废弃林场的管理用房、坐落我村但已停用的宣南铜高速工程项目部办公用房,进行了改造装修,再对外出租,年租赁收入总计近13万元。 ”祖朝娟说。
2015年4月巷口桥村开始股改,经过清产核资,村集体资产总额为2700万元,共设置20万股,每股价值135元,全村享受股改总人口1583人。祖朝娟表示,2017年4月,新成立的集体企业宣城市巷口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现第一次分红,总额为80万元,最高一户分红达3916元。 “总额为100万元的第二次分红,近日就会发给股东。 ”
新闻推荐
照料中心一角。3月30日上午8点,赵建富老人从市区梅园新村的女儿家出来,轻车熟路地来到位于梅溪路威尼达广场东边的九同大院,拐上了铁制楼梯,推开九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下文简称九同社区照料中心...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