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宣州:写好森林旅游“绿”文章■叶婷婷 本报记者 刘畅

宣城日报 2018-01-17 10:24 大字

近年来,宣州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不断厚植绿色优势,森林旅游业正成为拉动投资增长、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力引擎。

从农民到老板

1月14日,宣州区洪林镇金漪园生态农庄里的游客络绎不绝。看到游客在农庄里有吃有玩,农庄老板金成树笑着说:“以前靠着山只会拿着锄头种地,现在靠着山学会了用‘锅铲\’发展旅游。”

十年前,金成树还是洪林镇的一个普通农民。2001年,看着村里的荒山闲置很可惜,于是他萌生了承包土地发展苗木的想法。300亩的苗木基地,经过金成树日复一日的绿化美化,慢慢有了样子。来到这片苗木基地的人都说,这里的山水实在太美了,这么美的地方肯定能吸引不少人前来观赏游玩。

听到大家的建议,金成树开始思考如何综合打造苗木基地,吸引更多的人气和财气。2012年,他注册成立了金漪园生态农庄,开始打造一条龙农家乐,发展集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垂钓采摘于一体的森林旅游,实现从单纯的苗木销售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业的转变。

“2016年在区林业局的帮助下,成功申报了省级森林旅游人家,2017年纯利润约40余万。”他自豪地说,今年自己准备继续发展森林旅游项目,加大观赏性彩叶植物种植面积,吸引更多苏浙沪等外地市场游客前来游玩。

类似金漪园这样以林木种植为基础、融合农家乐模式发展旅游的农户,在宣州区还有很多。发展森林旅游不仅是农民致富创收的良性道路,也是该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发展道路的迫切需求。

从观景游玩到文化之旅

1月中旬,记者来到宣州区峄山森林公园。时至寒冬,道旁高大的常绿乔木仍苍翠欲滴,山茶与腊梅开的旺盛,空气中暗香浮动。正在仔细查看植物生长情况的,是该公园的主人赵平。他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这是茶花,现在刚进入开放季节,过段时间会开得更好。这是香樟,一年四季长青,像这种高大的都是百年以上的树龄了……”

记者了解到,五年前,森林公园里原生植物只有十几种,但近年来通过移植、培育等手段,目前这里的植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面积达1650亩,其中还不乏冷杉等珍稀植物。

“来这里旅游,大多是被峄山独特的森林文化所吸引。”赵平坦言,森林文化为这里不断聚拢人气,为此森林公园还常年举办山地越野、长跑等各类赛事。值得一提的是,该森林公园目前还依托丰富的植物种类和珍稀植物,建立了研学基地,让森林文化充分渗入森林旅游的‘细胞\’中。

目前在已经建成的省级森林公园基础上,峄山森林公园正在区直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力争创3A级景区,打造具有峄山特色的森林文化金字招牌。

从保护生态到融合发展

“森林旅游实现了从‘砍树\’到‘看树\’,从‘卖山头\’到‘卖生态\’,从卖木材到卖‘景观\’的转变,实现了林业、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宣州区文旅委产业发展科科长周佳如是介绍。

为了做好森林旅游“绿”文章,该区正按照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和“三区一带”空间布局,以行业标准规范为指挥棒,将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实施“林业+旅游”新业态,积极促进林旅大融合。目前,位于该区水东镇境内的亲心谷项目,正以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全速推进绳索公园、森林绿道、森林木屋等子项目建设,银廊工程栽植樱花、水杉等景观苗木共1000余株,樱花大道、水杉大道初见雏形,前进村千年银杏树已成为水东镇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而在打造“皖南川藏线”上,该区还先后邀请上海、杭州、南京、宁波等多批投资商,考察高峰山、雪峰山、柏枧山等森林旅游资源,同时将千年紫薇王、千年红豆杉等资源进行重点打造,现已成为“皖南川藏线”上的重要景观节点,深受游客欢迎。

宣州区森林资源丰富,可发展的森林旅游景点不胜枚举。如何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宣州区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上,该区牢牢把握机遇,大力发展“林业+旅游”新业态,用“绿色资源”引燃旅游经济,推进旅游业和林业的融合发展。当前在宣州大地,森林旅游业正蓬勃发展,成为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增收的强力引擎,打造了“林业+旅游”融合发展的“宣州样板”。

新闻推荐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赢得满堂彩

“这个建议不仅站位高远,思考深刻,而且专业性强研究深入,不仅战略上符合国家改革和发展趋势,而且在举措上符合宣城实际,接地气有操作性。这个建议与市委六个一号工程相呼应,值得深入研究,加快推进落实。...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