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图书漂流屋”里的图书去哪了

宣城日报 2018-01-14 18:33 大字

去年9月,一个个绿色的钢铁小屋悄然出现在市区街头,这便是“图书漂流屋”。数月来,市图书馆共投放了超过1000册图书供市民阅读。但不少市民反映,几个月过去了,部分“图书漂流屋”变得空空荡荡,很多图书“不翼而飞”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新鲜亮相:

共享书屋引来围观

绿色的外衣,简约的样式,去年9月,这个宽0.4米左右、高1.6米左右的“图书漂流屋”刚一亮相市区各处,就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外观很清爽,设计感比较强,特别像英国街头的电话亭,给城市增添了一种特别的书香气息和文化氛围。”市民徐嫣告诉记者,以前只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图书漂流屋”,没想到宣城这么快就有了。

打开这个小书屋,只见里面共有四层,每一层都摆放着若干本读物。“书籍的类型很丰富。”在市区宣城宾馆内的一个“图书漂流屋”旁,一位正在翻阅图书的市民告诉记者,这些读物的覆盖年龄段从小孩子到大人,大部分人都能找到自己中意的读物。

据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宣城宾馆、梅溪公园、星隆国际小吃街、府山广场、九曲公园、西林菜市场等15处地点均设置了“漂流屋”,已投放图书3000多册。

“‘图书漂流屋\’是24小时运行的。”市图书馆馆长郭薇告诉记者,每次每人限领走一本喜爱的图书,并在《漂流信息登记簿》上登记信息。市民领走图书时,需要领取一张漂流卡,以便记录“起漂人”的姓名、读者证号、书名等相关信息,同时在卡上还可以进行一句话留言,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此外,漂流屋内的图书漂流的过程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运行原则是市民参与图书漂流,带来书,换走书,看完再还回。

“其实这也是一种共享理念。”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还能慢下来分享阅读的书籍、交流读书心得,是一种很宝贵的体验。

运行现状:书屋图书越来越少

1月6日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市政府门前的公交站台,只见站台旁边有好几位正在等车的乘客。公交站台旁边,一个漂流屋安静地伫立,期间,一位市民打开了书屋,随手取了其中一本图书翻看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新鲜,感觉挺有趣的。”一位胡姓市民告诉记者,有时候自己也会趁着等公交车的时间翻看一下,但阅读习惯没养成,最后也就没看了,“不光是等车的乘客,很多时候从这边经过的时候,许多市民还特意过来看看。”

记者打开图书漂流屋,只见上下四层的空间里,还摆放着十余本图书,书籍种类也各不相同,但与之前满满当当的数量相比确实少了许多。再翻看放在底部的《漂流信息登记簿》,不少市民按照表格顺序记录下了序号、书名、姓名、借书时间等信息,而在还书时间这一栏,却留了很多空白。

在宣城宾馆内的一个漂流图书屋,记者注意到,里面的图书数量也并不算多。在《漂流信息登记簿》上总共有12次借还记录,而在另外一本记录捐赠图书情况的册子上,记者也看到了11次捐赠图书的情况。

“漂流屋的使用频率还是挺高的,不少人在大厅里等候的时候都会翻看一下。”宣城宾馆前台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市区梅溪公园附近的另一个图书漂流屋所在位置。只见里面空空荡荡的,仅有一本图书摆放在最上面一层,而且旁边的《漂流信息登记簿》摆放得非常随意。打开登记簿,有大约50人次的借还书记录,但记者注意到,有些登记已经归还的书,后面并未有人登记借走,但图书漂流屋内并没有这些书。

采访中,记者还先后来到了市区府山广场、宛溪河公园、星隆国际广场等处的图书漂流屋,只见这些漂流屋内的图书数量和起初相比都少了许多,最多的一个图书漂流屋仅有十本左右。其中,宛溪河公园的图书漂流屋内连《漂流信息登记簿》都不见了。

“数量少也许是被大家借走阅读了。”在府山广场,一位市民表示,自己最担心的是有素质不高的市民直接将图书拿回家了或丢掉了,让图书漂流屋最后变得空无一物。

多方呼吁:大家共同爱书惜书

1月8日上午7点多,记者来到了市区梅溪公园附近,不少市民正在这里锻炼。家住市区梅园新村的许大爷表示,之前自己锻炼结束后,总会到图书漂流屋拿本书看看,“书屋没上锁,打开就能取阅。天气暖和的时候,我坐在旁边一看就是半天,非常方便。”

不过让许大爷有些无奈的是,渐渐地,他发现“图书漂流屋”发生了变化。“不仅图书越来越少,而且书籍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有些图书还出现了破损,让人有些失望和难过。”许大爷说,自己还曾经把家里的几份报纸和杂志放进去供大家阅读,结果后来再也没见到。

和许大爷持有相同看法的市民不在少数。“图书漂流是一种非常好的共享阅读的模式,但是要想很好地保持下去,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市民汪承阳告诉记者,在杭州、无锡等地也有类似图书漂流屋的“共享书屋”和“鸟巢图书馆”,但由于部分市民素质有待提升,书屋的图书相继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最后书屋就成了一种摆设。

对于市民的反映,图书漂流屋的管理方——市图书馆也早就注意到了。去年11月,在图书漂流屋设立两个月后,市图书馆就安排人员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有两处已经一本书都没有了,其他地方也少了不少书。

“当初设立图书漂流屋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来读书,也给市民一个读书交流的平台。”市图书馆馆长郭薇表示,图书漂流屋并不是图书馆,除了图书馆提供的书外,市民们也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放在其中“漂流”,可以在书上注明归还的时间,让更多的人来阅读,还可以通过漂流卡来交流读书体会。

“目前,市图书馆没有再向图书漂流屋增投图书的计划。”郭薇也想通过本报呼吁,希望市民们能够爱惜图书,懂得图书漂流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读到好书。

新闻推荐

春运火车票,你抢到了吗

资料图片。1月3日起,2018年春运首日火车票在网络、电话平台开售了,除夕当日火车票也将与1月17日起开售。据宣城火车站介绍,每年春运的时间周期总计为40天,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计40天。由于2018年...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