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实施“五个结合”推动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本报讯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宣城市脱贫攻坚面临的新形势也发生显著变化,扶贫工作重心由注重脱贫数量转为注重脱贫质量,实现和确保贫困村稳定出列、贫困户稳定脱贫,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对此,宣城市以实施“五个结合”为抓手,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机制,提高精准程度,稳定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将***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以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和就业扶贫助力产业之城建设,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完善配合综合枢纽之城建设,以发展乡村旅游和落实生态补偿融入文化生态之城建设,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服务平安幸福之城建设,实现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通过加快区域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为脱贫攻坚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带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
将促进增收和“两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相结合。通过改善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先决条件,为各项惠及贫困群众的公共服务落地提供平台基础。目前,全市54户(104人)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统一规划的安置住宅;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1349户贫困户住进了高质量的新房;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农村路网进一步畅通;强化农田改造,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10余万亩。通过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地区覆盖,改善贫困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切实发挥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在稳定脱贫中的保障作用。现已实现对全市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97个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实施贫困村学校教师结对帮扶,目前共安排39名优秀教师前往支教;开展健康脱贫行动,全市贫困人口享受医保待遇12万人次,落实大病救治603名,贫困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5865户,签约率100%。
将外力帮扶和内生动力相结合。在不断汇聚外部帮扶合力的同时,宣城市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求,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思想贫困”,突出扶志、扶智、扶技,并为贫困群众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外部环境。全市培训贫困户11094人次,帮扶干部6304人次,对685名贫困人口进行技能脱贫培训。全市累计开发就业扶贫基地157个,提供岗位4682个,开发扶贫居家就业岗位796个,家门口辅助性岗位205个,通过各类渠道累计实现就业贫困劳动者10487人。
将开发扶贫和政府兜底保障相结合。宣城市以兜底保障,给无力脱贫者“输血”;以开发式扶贫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自我“造血”,持续推进开发扶贫与政府兜底保障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帮扶全覆盖。立足贫困村特色资源优势,因村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带动农民增收。全市确定特色种养业贫困村64个;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帮扶,市县两级共组织891名农业技术骨干,对全市农业产业实行全覆盖式帮扶。目前,全市掌握农业技能贫困户17696户。培育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全市现已筛选出优秀新型经营主体100家,投入资金13994万元,帮扶带动92个贫困村8885户贫困户共同发展。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和社会救助。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20元/人/月,农村五保对象全市平均集中和分散供养生活标准分别达6792元/人/年和5184元/人/年,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了扎实保障。
将落实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通过聚力推进“八项行动”,确保脱贫攻坚行动精准、任务落地精准,各项政策落细落实。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强化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财政、金融等资源要素,引导各方参与扶贫、大力鼓励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多层次、全方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建立财政专项扶贫投入稳步增长机制,目前,全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支出20561万元,进度达91.22%;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完成扶贫小额贷款2.98亿元,贷款户数7382户,获贷率17.2%,有力支持了产业扶贫资金需求;创新扶贫参与机制,突出市场主体带动作用,着力构建“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在97个农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
(本报记者何媛媛)
新闻推荐
据悉,2016年7月1日,王某夜入宣城某公司窃得100公斤黄铜。7月3日晚,王某将黄铜以每斤6元的价格,出售给马某。2016年7月至12月期间,王某多次盗窃的黄铜价值共计27780元。同年12月31日晚,王某再次至宣城某...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