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期宣城市发生冒充孩子诈骗家长案

皖南晨刊 2017-11-20 14:54 大字

本报讯(赵圆圆 记者 余庆)近日,有市民致电本报热线反映,收到了一条冒充自己在外地上大学孩子的诈骗短信,短信中称自己的银行卡丢失,要求家长汇款培训费到指定账号。记者随后联系了公安部门,发现近期的确有类似诈骗案件发生,市民需提高警惕。

陌生号码的转账短信

谈起前几天收到的那条诈骗短信,市民刘先生说自己差点就上了当。短信显示是自己孩子的名字,孩子在外地上大学,短信的内容又是说需要交纳学校的培训费,让刘先生放松了警惕。最后如果不是刘先生给孩子打了个电话,说不定就已经上当受骗。

“当时是一个陌生号码给我发的短信,直接说是我的孩子,因为手机坏了,所以用同学的手机发的短信。我当时以为孩子是要钱买手机,没想到对方又发短信说学校组织学习培训,随后又发来一个账号给我。”刘先生说,自己当时感觉有点奇怪,手机坏了应该先说修手机,怎么会这么着急的要学费呢?于是刘先生直接给自己的孩子拨打了电话,孩子在电话里说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刘先生才发现原来是个骗局。

涉及金钱需核实

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近期宣城市范围内的确发生了此类的诈骗行为,犯罪分子冒充市民在本地或者外地读高中或者大学的孩子进行诈骗,部分县市区的公安机关也接到了此类的报案,并且有部分市民上当受骗。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类诈骗案件中,诈骗者往往会冒充市民在本地和外地读书的孩子,以要学费、生活费、买手机等名义索要资金。同时以手机损坏是用同学手机发的短信,或者在上课不方便接电话为由,避免市民和孩子取得联系。民警提醒市民,如果遇到任何涉及到资金要求转账汇款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本人取得联系,证实情况是否是真实信息后再进行汇款转账,以免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新闻推荐

推进综治中心建设 打造全新服务模式——双桥街道全力打造全新社会治理模式

今年以来,宣州区双桥街道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国标化建设、整合资源、联动融合、健全机制,推动综治街道、村(社区)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实用、实战、实效化运行,提升了街道综治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