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写宣城的诗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我们知道,韩愈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宣城度过的。他三岁丧父,由哥哥韩会抚养。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元载案”受牵连,被贬广东韶州病逝。建中二年(781年),韩愈13岁时随大嫂郑氏来到宣城避乱,从此在宣城生活了7年。直到贞元二年(786年)19岁时,他才离开宣城去长安参加进士第。这7年,韩愈就在宣城就读、生活、郊游。
唐德宗建中八年(787年)的一个春日,韩愈与李观、欧阳詹、窦年等在一起游玩,共修禊事。他们列坐其次,流觞曲水,其间韩愈得觞,便咏《芍药歌》,这是韩愈写宣城的第一首诗作。他在诗中写道:“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全诗共16句,分四组写芍药是不同于凡俗芍药花的本质特点,写了此花独自开放、不与世俗争俏的品质,作者借此表现出自己不羁于世俗的眼光与特立独行的狂放姿态,来借花咏志。
韩愈在宣城到处郊游,尤其是宣城城南,是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城南,他踏春、折花枝、游宾客庄,写下了《游城南》(十六首):“草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风折花枝》)“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题于宾客庄》)。特别是《赛神》一诗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参加宣城城南古代赛神的情况。韩愈在《赛神》一诗中写道:“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麦苗含遂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这首诗写出了城南赛神民俗活动的时间、地点背景、人物及装饰、赛神活动的情况及欢乐场面等等。“亲交既许来,子侄亦可从。盘蔬参春杂,尊酒清浊共。”(《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参加赛神活动,不止是他一人,又他的侄子老成。他还游峡石,上北楼,“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峡石西泉》)“郡楼乘晚上,尽日不能回。”《北楼》)。韩愈写的这些风物、景物以及生活场面,把宣城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提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提升了宣城的知名度。
可以说,宣城是韩愈人生的成长期,是他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期。他来到宣州,宣州为他系统地“就读为学”准备了条件。韩愈在《复志赋》中回忆说:“就食于江之南,始专于讲习兮,非古训为无所用其心。”朱熹在《昌黎先生集考异》中也说:“公之为学,正在就食江南时也。”韩愈由于幼孤,他觉得自己已无依靠,学习非常刻苦,且自觉。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韩家历代做官,藏书很多,韩愈如饥似渴,饱览群书。他在《出门》一诗记下此种情况:“古人虽已死,书上有其辞。开卷读且想,千载若相期。”这为他一生致力于倡导古文运动打下了丰厚的文学基础。
而最使韩愈不能忘的是青少年时形影不离侄子老成突然在宣城的去世,韩愈即为侄儿韩十二郎写了祭文《祭十二郎文》。但这篇祭文中虽然不在宣城写的,而文中提到的许多事与宣城关。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韩愈对家人及宣城的深厚情感。(1)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宣城市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法严厉打击影响知识产权保护、妨碍公平竞争和侵害消费者、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8月,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