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佳通:从深圳这样来到宣城……——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系列报道之三
350米长、50米宽的流水生产线,以往近1000人做的事,现在不到30人就可以完成。
金秋十月,在位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记者见识到了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
“自动化率都达到90%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杨云求骄傲地说,自今年3月试生产后,公司产品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年产值约1.8亿元,明年年底将达7亿元。
企业发展势头正旺、令人振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两年前,这家汽车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还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
它是怎样“空运”到宣城来的?
缘起:以企引企
益佳通的落户,是市开发区“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生动实践。它的“媒人”不是别人,正是安徽卓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这个同样位于市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是一家集新能源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完成签约落户宣城,2016年8月完成投产。
两家企业还有着不少共同点:深圳市益佳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的前身)董事长邹延龙和安徽卓越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亮均在深圳发展,且两人是好朋友。不仅如此,两家企业还是长期合作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我们正好刚在宣城新建了一个企业,你不妨到那边看看。”2015年,得知益佳通正寻求新址扩大发展规模时,陈亮向邹延龙提了个建议。
建议虽好,但很快,一系列的疑问就涌上了益佳通人的心头:宣城的发展环境有没有珠三角好?有没有配套的产品供货链?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怎么样?
正当益佳通人摇摆不定之时,消息很快传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久,他们便闻风而动,飞往深圳,实地考察企业。
此后就是一段充满艰辛的招商之路:数月间,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开发区企业主要或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前往深圳,与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几十轮的沟通。
“我就去了不下于20次。”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汪晓明回忆说,那段时间,自己和管委会的其他领导同志几乎一切围着项目转、绕着项目干。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十足的诚意,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于2015年底正式签约。
“宣城周边300公里范围内,集中了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整车厂,靠近市场;厂房由开发区量身定制,减少了资金压力,加快了投产步伐。”分析起落户宣城的优势,杨云求侃侃而谈。
落地:多方助力
2015年12月18日,杨云求受公司委托,第一次踏足宣城实地考察。“人生的第一场雪就是在宣城看到的。”他回忆说,当时看到只有几十根钢架的工地,自己心里没报太大希望。
赶工期、抢进度、抓建设、掀热潮……从寒冬到初春,从仲春到孟夏,厂房一天天垒高,园区一天天成型。
仅仅用了150天,一座座标准化厂房便在这方偌大的园区拔地而起。“最忙的时间,我一个人要协调32个工程队。”杨云求说,那段时间,自己几乎“泡”在了工地上。
杨云求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让他颇为感动的是:对于益佳通这个项目,开发区一套班子跟进,从招商、签约,到落户、建设、达产,管委会一包到底、全程帮扶、倾力支持。
2015年底,市开发区创新实施标准化厂房“量身订制”,仅益佳通一个项目,就订制厂房近9万平方米。
“对益佳通来说,既节约了前期建设投入成本,缓解了资金压力,又缩短了建设工期。”汪晓明说,这样的订制厂房服务增加了政策的吸引力,加速了项目落户的速度。
2015年,在宣城市成立《宣城市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市开发区出台了《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当时我们正在上设备,开发区通过基金给我们投了2500万元,真是给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杨云求说,这笔基金为设备的顺利进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8月29日下午4点,益佳通项目小组调度会召开。——这样的会议几乎十天就开一次,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
当天的会议再次敲定了进度时序,9万平方米订制厂房,10月30日前交付使用。“参加会议的各部门当天都表态,承诺提前10天完成任务。”益佳通总经理周德清回忆说。(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坐上崭新的轮椅,自在地移动,拄着轻便的盲杖自由漫步,听着清晰的盲表和听书机悠闲自得……宣州区的梅养宝、蔡洪、宫能发、魏梦然等村民内心涌动着一股暖流。这些生活在乡镇的贫困残疾人,对宣州...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