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村村民:“洗脚上岸”的新生活■宋本金 朱金龙 本报记者 刘畅 徐静雅
9月26凌晨4点,宣州区沈村镇武村村的贫困村民吴海潮开始从自己承包的水塘里捕捞螃蟹、分拣螃蟹。
“这是2两的,这是3两半的。”轻轻一掂,吴海潮就能分辨出准确的重量。他头也不抬的一边认真分拣,一边告诉记者,自从享受到“渔民上岸”的好政策后,自己告别了渔船生活,住上了新楼房。但在去年之前,自己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户。两年来,在村里帮助下,自己享受到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多项“福利”,年收入突破万元,从“人人嫌”变成了“人人羡”。
靠水吃水扶贫有良方
“村民‘洗脚上岸\’后,村两委一直在思考如何鼓励村民创业,如何带动村民摘掉贫困‘帽子\’。”该村扶贫专干朱金龙告诉记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5年该村启动了南漪湖鱼苗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将900亩水塘用来养殖水产品。“有了项目,村集体自然壮大!”听到村里要建鱼苗培养基地,当时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都来主动帮忙加高培厚外埂和改造内堂。去年该基地正式建成,目前900亩水面已经完成发包,租金一年近24万元。
采访时,武村村的村民还争相领着记者前往村里一处刚平整不久的“良田”看新鲜。
能耕地的田有什么稀奇?这里的村民向记者介绍,去年10月之前,这里还是一处无人问津的坑塘。为了变废为宝,利用村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年10月份,该村采取削边、平心、填补的方式,将这480亩坑塘进行了复垦改造。经过评定,这块土地可以发展花卉种植、水果种植、水稻立体种植等多种种植,达到既经济又美观的效果。
最近一段时间,让村民津津乐道的还有一件事。原来,今年5月初,村里还在沈村镇安置点楼顶建设了一处60KW的光伏发电站。
在该村,说到扶贫带来的希望,还不得不提金融扶贫。武村村是宣州区为数不多的“信用村”,凭着“信用村”的金字招牌,该村不少村民获得了皖南商业银行无担保、低利率的信贷支持。目前,该村累计授信110户,放贷款金额超过1000万元。
硬件提档加速奔小康
该村武村湾三面环水,曾经是一座“失联”的小岛。“划船出来至少要20分钟。”村民潘志清回忆起以前的出行方式头直摇。在他眼里,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条路将他们和外界“沟通”起来。
去年9月26日,潘志清的梦想照进现实。村两委决定建一条1.2公里的水泥路,彻底解决这里村民的行路难。“今年路修好了,出来骑电瓶车只要2分钟!”潘志清兴奋的说,以前武村湾是个没用的“水窝窝”,现在修了路简直成了“金窝窝”。武村湾养的水产可以直接通过货车运往市场,方便!
在武村村,因为修路给村民带来幸福的案例,可不止这一件。该村黄家墩路段一直是土路,一到下雨,积水的地方不仅泥泞而且发臭,这让村民叫苦不迭。今年初,村两委决定彻底解决村民们的心病,对黄家墩道路实施硬化300米。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今年初该村还争取到省级污水处理项目,开展了中心村污水处理建设。该项目已于8月份正式竣工,100余户村民家的污水排放问题迎刃而解。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该村去年成功申报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共投资约200余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各项建设,并成功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在村民普遍反映的为民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小、旧、破问题方面,该村今年5月份还利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的资金,重新改造了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和新建村卫生室工程,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武村村上岸后的渔民们开启了岸上新生活。谈起变化,村民们话语中透露着自豪:“现在我们有了产业,有了房屋,有了路,还有了崭新的复垦耕地。再过两年,你们再来,武村村还会大变样!”
新闻推荐
连日来,市园林工艺师们在市政府门前精心设计制作的“欢度国庆”大型艺术花坛,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欣赏。近日,宣城市以“欢度国庆,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金秋花展布置完毕。此次花展共布展7800多平方米...
宣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