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五大发展” 奋力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宣城日报 2017-09-12 23:14 大字

泰山石膏生产车间美乐柯生产车间武村中心村晨练宛陵湖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州区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大发展理念”,以“全力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聚力打造‘四个特色之城\’、奋力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奋力开启宣州发展新征程。以“首府”的定位和“首善”的担当,强化“首成”的决心,争取“首位”的成绩,87万宣州儿女勠力拼搏、砥砺奋进,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区政治生态持续优化,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成功入选2016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

五年来,宣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4.5亿元增加到290.7亿元,年均增长9.3%,其中区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高于全省年均增速0.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从22520元增加到36182元,增长率超过60%;财政收入从27.3亿元增加到35.5亿元,年均增长9.6%,连续五年总量位居全省14个县改区首位。今年1-8月,全区实现财政收入25.8亿元,增长12.3%。

着力量质双升

经济驶入转型发展快车道

宣州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适应把握经济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持之以恒聚焦工业突破,坚定不移加快转型发展,坚持不懈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打造等高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和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全区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喜人态势。

工业突破效益凸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宣州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着力“稳实体”,加快“调转促”,实施“去降补”,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9.2:45.4:45.4。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均实现翻番,分别达60亿元、27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由92家增至251家。“两区四园”总产值达200亿元,占全区总量80%以上。新材料、医药化工、碳酸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项目立区立竿见影。集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招大引强、招好引新,全力争取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先后招引千缘模具、云乐汽车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成功引进单体投资47亿元德泓羊绒产业园项目,建设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补短板、增后劲的“大好高”项目,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主导产业关联度和契合度明显提升。蕴通管业等一批项目当月签约、当月开工,普益电池等一批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创造了新的“宣州速度”。

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聚焦国家高新区创建,宣州经济开发区成功更名为宣城高新区,正全力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编制《宣州区“两区四园”产业发展规划》,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两区四园”产业发展导向、路径和布局,聚力打造“百亿企业”、“千亿园区”。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跻身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沪皖、鄂皖烟草农业示范园和黄渡四化同步实验区协同推进,启动建设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加速释放“双创”潜能。强化科技支撑,初步形成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出台人才新政“25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名,中科达美、普益力能两个创新团队入选省级科创团队。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6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4%。

聚焦改革创新

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宣州区始终秉持“改革是第一动力”的思想理念,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为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动能的“主引擎”和“助推器”,坚定不移打好深化改革工作“年度战役”。继2016年完成126项国家、省、市及区自主改革事项外,今年又确立了135项重点改革事项,正在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其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了省、市前列,澄江街道花园村被称为“安徽股改第一村”、敬亭山街道巷口桥村被称为“全市股改分红第一村”,引发了新华社、农民日报、安徽日报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持续关注和集中报道,宣州改革的品牌效应正不断放大。此外,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地票交易改革、出口退税贷和妇联“会改联”等各项改革工作勇立潮头、奋勇争先、成效明显。

与此同时,该区紧紧围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改革经验模式、致力打造宣州改革样板区这一目标,正在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扎实推进林长制、河长制改革,坚决守护住“青山”和“绿水”;将洪林、杨柳两镇13个村作为试点试验区域,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全区改革工作呈现出次第开花、全面结果、渐入佳境的良好局面。相继获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入选全国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正在全力争创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改革的叠加效应充分凸现,改革的红利得到加速释放。

注重统筹协调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改善

宣州区围绕中心城市发展新定位,在强化市区一体建设、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塑造良好对外形象、打造“四个特色之城”上更加主动作为。

齐心共创文明城市。充分发挥主战场、主力军作用,致力补短板、提品质、优环境,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年”、“提升年”、“决战年”系列活动,全面打好“五大决战”,群众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助力宣城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全心服务城市建设。始终将征迁工作作为支持中心城市建设的“一号工程”,盯紧“老大难”,啃下“硬骨头”,全力以赴攻坚市区重点项目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推行扁平化决策、网格化管理、货币化安置,全程阳光征迁“一把尺子量到底”,征迁工作高效推进。

用心改善城乡环境。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经营,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55个中心村建设和420个自然村整治。全面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完成宣南铜、宁宣杭等高速公路建设78.6公里,新建宣狸、宣泾等一级公路66.7公里,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环城高速的城区。

坚持以民为本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下好脱贫攻坚“绣花功”。该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七大行动”,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形成干部“一对一”联系、区直单位包保、民营企业结对、13支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确保2020年前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全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53.4亿元,较上一个五年增加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478元增加到312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941元增加到13459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1.6%和11.5%。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不断提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明显进步,新建学校11所、改扩建学校13所,“改薄”学校62所,高考万人本科达线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卫生计生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夯实,新建医院2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1所,基层医改稳步推进。该区先后获批全国首批农村职业和成人职业教育示范县、全国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医共体试点区。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全力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净”行动,为群众提供天蓝、地净、水清、气爽的优质生活圈,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州样板”。扎实推进生态廊道和森林稳绿增效行动、“绿色矿山”建设,加快构建宣州绿色生态屏障。

全面从严治党

为全面建成小康提供政治保证

坚持思想建党放在首位。该区始终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政治纪律、最重要的政治规矩,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论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教育取得重要成果,全区党员干部将“四个自信”融入血液,“四个意识”更加牢固。

强化正确用人导向。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干部用项目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在干事中选人,选能干事的人”和“三看三不看”的用人导向,将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党内监督等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持之以恒转变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三十条精神,坚持抓重要节点、抓手段创新、抓明察暗访、抓通报曝光,“四风”顽症得到有效遏制。结合“践行新发展理念、学习对接沪苏浙”暨观念更新学习讨论活动,集中查找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中的8大共性问题和4大个性问题,在全区掀起一场革除作风顽疾的效能革命。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严格压实“两个责任”,完成省委、市委对中央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交办任务整改工作,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加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查处力度,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宣州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和专注发展定力,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实干争先、拼搏奋进,以市委、市政府“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为标杆,为奋力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压题照片:宣城高新区)

新闻推荐

陈步清:40年照顾残疾哥哥

陈步清,49岁,宣州区金坝办事处三合村黄后组村民,40年来,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以坚强的毅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残疾哥哥筑起一道爱的城墙。陈步清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姑娘,八岁时妈...

宣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