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向阳街道:创新载体促和谐

宣城日报 2017-09-01 01:05 大字

近年来,宣州区向阳街道围绕平安创建工作目标,在服务群众、优化社会风气、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不断探索,通过实施好人评选、法治巡讲、夯实综治基础等一系列新举措,使“小载体”构建出了辖区社会的“大和谐”。

“好人榜”引领新风尚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倾力打造“好人”品牌,“向阳好人”正以引人注目的道德群像,成为引领公民道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风向标。为使“好人”评选常态化,每月在村级“道德讲堂”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把评为区级以上的好人,制作成“好人事迹榜”,立于主要地段和村头巷口。目前辖区共涌现出“全国好人”1人、“安徽好人”5人、“宣城好人”9人、“宣州好人”18人、“向阳好人”6人,好人数量位列宣州区第一。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桐梓岗村小伙黄勇,舍生忘死,深夜跳入刺骨的河里勇救翻车的落水夫妻,在当地传为佳话,本人在安徽省第十三届见义勇为大会上受到表彰。

在充分发挥好人对社会风气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同时,街道还运用激励机制,使“好人”有“好报”。在去年的村级后备干部选拔中,1名“宣城好人”获得加分后脱颖而出。现如今,说好人故事、唱好人歌曲、扬好人新风已成为辖区一种社会新风尚。

“法治课”警醒“木讷人”

为不断优化村风、民风和社风,街道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宣传、教育,将正面引导平实化。街道把每年的9至10月作为“法治巡回宣讲月”,梳理辖区内发生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劳资纠纷、“两堵两闹”、林权争议等典型案例,聘请公、检、法、司等法律专家来授课,巡回村组(社区)及企业宣讲。两年来,共举办各类法制宣讲课22场,受教育群众达7000多人。一个个熟悉的当事人,一件件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经典案例,以及专家们一句句鞭辟入里的点评分析,给听课的党员、群众以心灵震撼,真正起到了以案释法、“现身说法”的作用。

村民刘明德在听完讲座后感慨地说:“平日里不关注法律,遇事凭性情。听到了发生在身边的违法案例,让我更加敬重法律,今后遇事再也不能想当然了。”

“小手册”记载“大乾坤”

在夏渡社区第四网格,“老调解”梅明谊拿着《综治调解信息员工作手册》这本小册子,走街串户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他常说:“有了这本小手册,村子里面的大小事都装下啦。它不仅能让纠纷双方调解后‘画押\’留有证据好兑现,同时还能在年底总结的时候看出门道、说出道道。”事实上,在向阳街道像梅明谊这样的综治信息员还有很多。一些看似稀疏平常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小手册”里总会见到矛盾纠纷化解的“土方子”。这种用“草根”医治“病根”的办法,起到了“单方治大病”的效果。

除此之外,“小手册”里还记载着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一来二去的不经意间就成了村民心中的“政策宣讲员”、“村民帮办员”、“平安协助员”、“维稳信息员”。

“搭平台”唱响“平安戏”

粮食经营户曾某因合作企业出现巨额亏空几年前倒闭,曾某40余万元货款化为乌有,多次与其他债务人赴省进京上访。党工委负责人不厌其烦地“带案下访”,主动跑供电部门争取到50千伏安变压器用于扩大生产,协调金融部门支持等。实实在在的帮扶让信访人感动不已,再也不上访了。现如今曾某把全部精力集中在生产经营上,经济效益很是可观。事实上,随着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工作的强化,使辖区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近期,2起省挂牌督办的多年信访积案也得到了稳妥化解。

“农村社会治理网格化”工程向着实现服务群众的目标精准发力。以“五老”人员为主体的网格长分布在街道69个网格中,不辞劳苦走村串户,并用“乡音”传播“谐音”,发挥着辖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据统计,2016年至今,两级平台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达248起,妥善化解234起。

新闻推荐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 力促加快发展

本报讯8月29日下午,市长张冬云调研宣城市教育工作。他强调,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推进加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副市长黄敏、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晓东、市政府秘书长王华,市有关部门...

宣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