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共建强支撑

安徽日报 2019-12-04 06:52 大字

初冬时节,走进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新塘羽绒产业园的华英新塘羽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4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没有乱飞的羽毛和扑鼻的异味。“我们是首批从杭州萧山区转移过来的企业,拥有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年产能力近14000吨,产值约10亿元。”该公司副总经理洪宝根说。

在新塘羽绒产业园,聚集着20多家这样的羽绒企业。“新塘羽绒产业园是杭州萧山区新塘街道和宣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共建的承接羽绒产业转移平台,也是萧山羽绒企业在外建立的首个羽绒产业集聚区。”杭州市萧山区新塘街道驻产业园联络办公室主任喻国强说,截至目前,园区落户羽绒企业21家,其中有11家企业建成投产。园区产值今年有望突破60亿元,明年将超100亿元,一座矗立在皖东南地区的新“羽都”呼之欲出。

宣城市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总要求,把产业承接作为融入沪苏浙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园区共建、精准招商和产业协同,不断完善产业转移支撑体系,着力构建与沪苏浙高端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与沪苏浙产业互补协调的发展格局。

据宣城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均与沪苏浙园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其中,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吴江经开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快集聚,基本形成锂电池产业链。郎溪十字开发区与浙江海宁开发区合作,承接发展经编产业链,打造“中国经编产业之都”。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PCB产业园等一批共建园区加快建设,集群式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

推进园区共建的同时,宣城市以加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与沪苏浙地区观念、体制、交通等各方面的对接,加快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格局。

新闻推荐

一叶黄魁展新姿

11月6日,深秋时节,天晴少雨。在郎溪县毕桥镇施宏村的黄魁茶园基地,黄魁茶树的新梢伸展着嫩黄的叶片,白瓣儿黄蕊的花朵静静绽...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