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沿村:“理”出自治新农村

宣城日报 2019-07-18 10:32 大字

3000多人,800余户,12个自然村,组建了12支村民理事会,郎溪县新发镇庄沿村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的作用,牢固树立“村组是一家”的思路,积极引导和推动村级组织实现村民自治,确保更好更快地建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理”出自治新路径

一个自然村,几十户人家,三五个人组成一支理事会,理事会成员主要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村民组长等组成,“村里各家情况、老百姓所需所盼的是什么,理事会的成员来自于他们之中,他们最清楚;有些问题村两委处理起来,老百姓不理解,往往适得其反,他们解决起来更方便、更高效。”谈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庄沿村书记夏士龙如是说道。

借助2005年基础农田道路改造的经验,庄沿村两委不断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路径,2008年正式开始成立村民理事会,项目任务下来之后,村两委便组织召开组建理事会的专项会议,明确理事会职责,推荐几名村内骨干担任理事会成员,成员人数根据村组人数和项目大小来定,成立之初有7人,之后多为3至5人,从而实现村民自我管理。

庄沿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理事会组建会,搭建村民自治领导班子,在村民自治工作中起到宣传、推动、落实的桥梁作用,告知村民项目内容,确保规划先行、建设内容、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细化到村、落实到户、精准到人。村民理事会的组建使得村民的事情有人去干、村民的事情商量着干、村民的事情自己来干,通过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让村民自觉地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

“理”出乡村新面貌

“开会定下来的事情,大家都很支持。”谈及当时“户户通”项目,庄沿村吴家村民组的伊和生回答得很干脆,“这条路总共修了400多米,原来是3米宽的泥巴路、砂石路,三轮车都不好过,现在小轿车都能开到家门口了,当时理事会带着大家测路基、挖树、改厕所,干了不少实事。”尹和生口中的道路,就是他家门前三米多宽的水泥路,这条路在修之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们买的小轿车也很难开到村里。尹和生告诉记者,当初修路的时候涉及到占用一些村民家里的院子和树,通过村民理事会的协调,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咱们理事会就是为村民办事的。”作为朱村村民组长的郑先龙是当时“厕改”理事会中的一员,他告诉记者,当时的“厕改”分为新建和改造两种,为了不占用道路,不影响村里的规划,他反反复复地上门沟通协调,直到村民满意、项目圆满完成为止。在工作的过程中,理事会成员还帮村民选择厕所的建造位置,协调水泥砂浆的运输,必要的时候还要上门帮忙。“村里建厕所也有一些讲究,总不能对着别人家的大门,而且一些孩子长期在外务工的老年村民家里,我们也会帮着运输材料和建设,一直到建设完成为止。”

那边,朱村村民组的“厕改”理事会忙上忙下;这边,郭李村村民组“老年活动中心”理事会也没闲着。郭李村最早是在2013年正式成立理事会的,起初有7名理事会成员。今年年初又组建了老年活动中心理事会,房子4月份开始盖,7月份将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总花费10万元,项目资金只有3万元,剩下的资金理事会成员带头动员大家捐款。

虽然房子还没完全盖好,但是村民们已然迫不及待了,“我们中午吃完饭就来了,和几个老人聊聊天、打打牌;到了晚上,周围村子里的人都来了,用这边的健身器材健身的人就更多了,最多的时候有四五十人。”今年69岁的郭朝富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等以后房子建好之后,一些器材搬到室内就更安全了……”郭李村准备把房子盖好之后,在老年活动中心内安装一台空调、两台电风扇、四台麻将机,同时,还会配置一些书柜,购进多种书籍,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郎溪县庄沿村不断摸索村民理事会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出村民自治的新路径,为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可实现可推广的创新之路。

新闻推荐

姚村乡整治环境 促文明创建

郎溪讯近期,郎溪县姚村乡全面动员、共同参与,掀起新一轮环境整治热潮,进一步改善宜居环境,助力文明创建。连日来,该乡城管执法...

郎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郎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