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三变”探新路
如何把土地资源盘活,发挥出荒地效益?如何把现有资产盘活,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如何挖掘生态资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如何把无资金、无资产、无资源的“三无村”变成“三有村”,铺就富民强村路?……
这些曾困扰农村发展的问题,在宣城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中,被逐个击破。
实干筑梦。宣城市根据不同村情、资源条件、农业基础以及区位特征、文化传承、市场需求等具体情况,一村一策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造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目前,全市所有的822个村全部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411个村实施“三变”改革,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占全省“三变”村的九分之一。
这场农村变革,在皖南大地上方兴未艾……
“死资源”变成“活资产”
亮点:土地股份合作型,适宜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解决“人缺、地荒”问题。整村流转土地经营权,由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运营。
郎溪县十字镇新和村是土地股份合作典型。
自2016年被确定为省13个“三变”改革试点村以来,新和村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成立了十字镇新和股份经济合作社。并在财政部门指导下,将财政产业扶贫资金投入油茶种植基地等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折股量化,探索“基地+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分红”扶贫模式,建立健全实施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该村农民以300亩集体山场、9户村民以100亩林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年保底收益19.95万元。去年9月4日上午,村民们聚在村委会参加新和村资产收益扶贫暨“三变”改革分红大会。新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陶义明介绍:“这次分红是新和村‘三变’改革以来第一次分红,本次累计收益分红57.37万元。”
与新和村相似,广德县杨滩镇五合村以“集体+企业”的方式,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新途径。
资源变资产,盘活集体资源。将五合村集体所属160亩东家冲毛竹园,以经营权入股及胜木竹加工厂,年保底收益不低于1.5万元,超出部分以市场价格、年产量按股比40%进行计算。
资金变股金,落实“三变”项目资金。选择社会信誉好,经济实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企业——及胜木竹加工厂,将“三变”专项项目资金20万元入股,并与企业签订了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占及胜木竹加工厂股份6.8%,年保底收益2.5万元。
村民变股民,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全村1861名村民转变为五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目前该村有264户村民在经济实体中入股,入股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茶园经营权入股,已有16户村民以250亩茶园的经营权入股“青山绿水”茶叶专业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收益为1000元,分红年递增每亩100元,暂定500元封顶;另一类是以资金入股,有248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圣封茶叶专业合作社,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进行运营。2018年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首次分红,1861名股东实现分红2.86万元。
这场改革,在旌德县孙村镇合庆村也发生效益。该村182户农民以560亩土地入股芦笋种植合作社,每亩保底分红560元,芦笋成熟期每亩总收益可达近千元。此外,合作社每年还给当地村民增加工资收入150余万元。旌德县合庆村村民李其海说:“通过新一轮的改革,我们土地入股了,每季度还能分红,我们在门口上班,每天工资100块钱,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目前,全市已有73个农民合作社开展土地股份试点,入股土地面积4.9万亩。(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郎溪讯4月22日上午,江苏省溧阳市连某将绣有“为民排忧心系百姓”、“人民好警察群众贴心人”的锦旗送到郎溪县凌笪派...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