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返乡办超市 成就新梦想
本报通讯员 夏忠羽本报记者 张敬波
10月22日清晨,天刚刚放亮,吴超开着装满生鲜蔬菜的大货车从郎溪县城进货回来,忙着和工人一起把车内的蔬菜、水果整理上柜,打上价格标签。“农村的大爷大妈起得早,天一亮就上街来了,所以我们要赶早把货物整理出来。”吴超抹一下脸上的汗水,笑着说。
“在学校读书时,一心只想到沿海大城市去工作,觉得只有在那里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吴超说。吴超今年32岁,是宣城市郎溪县凌笪乡居民,2008年从安徽工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后,曾南下广东、东到浙江闯荡。 2015年2月,他回到家乡小镇,将自家临街一栋楼房改建成超市,正式开业。
“那时,乡亲们买菜一般要到镇里的农贸市场,还不太习惯在超市买菜。”吴超说。为此,他精心策划营销方案,用质优价廉的特价蔬菜吸引顾客,以诚信服务打动顾客。为了进到优质蔬菜和水产,吴超每天天不亮就去了县城,精挑细选,把性价比高、品质好的生鲜蔬菜和水果带回来。
为了稳定客户群体,吴超还利用“社群营销”手段和微信,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体。 “我们为常来消费的顾客建了一个4300多人的微信群,每天清晨推送当天上架的商品,在进货现场拍摄视频,让顾客根据自己的需求明明白白消费。 ”吴超介绍说。除了在微信群里推送商品信息外,吴超还义务为当地的供电公司、自来水厂、公交公司发布消息。哪条供电线路检修停电、自来水厂抢修停水、公交车班次时间变更等等信息,吴超的微信群里应有尽有。同时,如果顾客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得到及时处理。
今年7月,该乡钱桥村一个叫石露的女孩在超市买了一个西瓜,第二天她就去了浙江打工。她母亲在家剖开西瓜一看,发现西瓜不太熟。随后,石露在吴超的微信群里发了一张剖开的西瓜图片,吴超立即将西瓜款通过红包退还给石露。“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只要顾客反映商品质量有问题,我们不要求他们把问题商品带到店里来,只要拍个照片传到微信,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处理。做生意讲的是诚信,这样才能拥有更多客户,把企业做大。 ”吴超说。
“这个超市真好,我们不但能在里面买到新鲜多样的水果蔬菜,自己的农产品也能进超市卖呢。今年,他们就帮我卖了几千斤西瓜,帮了我的大忙啊!”该乡村民彭家陆说。原来,吴超在和顾客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农村许多留守老人利用自家空闲地种植红小豆、绿豆等农产品,但因信息不畅卖不出去,他就主动提出帮他们代售,卖完把货款如数交还给村民,不收1分钱的摊位费。今年6月,村民彭家陆一亩多地的西瓜成熟了,因为家里没有人手,眼看着西瓜就要烂在地里。吴超知道后,就帮着彭家陆把西瓜运到店里,无偿代销。今年8月,本县建平镇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小朱,种植了几十亩葡萄,因为滞销找到吴超,吴超二话没说腾出摊位义务帮他分销了150多筐。此外,吴超的货车到南京和常州进货时,还常常免费帮附近的超市带货。
经过3年多的发展,吴超的超市渐渐走上正轨,当地群众已经习惯了到超市选购生鲜,顾客群体越来越大。 “以前农贸市场到了9点钟就收摊子,去晚了就买不到菜了。现在超市里一天到晚都有,方便多了。那些高档的水果之前只能在县城买得到,现在想吃什么都有呢! ”该乡居民黄开丹笑着说。
吴超把新鲜、实惠带给当地百姓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因为经营有方,2017年,吴超净赚了30多万元。吴超的超市还为当地留守妇女提供了16个岗位,其中两位是贫困村民,每人每年在超市务工可获得2.8万元的工资收入。
新闻推荐
“还是左哥调解好,省钱省时效率高!”近日,左哥调解室”“左从贵通过耐心劝解疏导、认真释法说理,使郎溪县建平镇南山村的老朱...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