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乐种再生稻

安徽日报 2018-09-03 11:22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夏忠羽 本报记者 张敬波

近日,记者走进郎溪县凌笪乡双庙村宏业粮油种植家庭农场,看见农场主袁宏才正开着铲车,把稻谷送入烘干机。仓库门口停着一辆前来收购稻谷的大卡车,工人们正将打包好的稻谷装车过磅。

“今年再生稻又是个丰收年,预计单产达300公斤。 ”袁宏才高兴地说。

今年53岁的袁宏才是凌笪乡种植大户,2013年,他在双庙村流转了1600多亩农田,以稻麦、稻油轮作的方式走上了创业之路。受农产品市场影响,单纯的农作物种植效益有所降低,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郎溪县农业局栽培站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条信息:种植再生稻,可以有效提高土地产出价值;而且全程不用施肥、不打农药,所以米质很好,价格也高于一般的杂交稻米。所谓再生稻,即“种一茬、收两回”,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水稻。

2017年,袁宏才试种了250亩再生稻,第一季单产550公斤,再生季单产达到250公斤。今年,他将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成为郎溪县最大的再生稻种植户。

在涛城镇红星村宗成农作物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杨宗成告诉记者,去年他试种了40亩再生稻,效益很好,政府不但为他们提供保姆式的技术服务,还在经济上给予每亩100元的奖补,今年他扩种到 600亩,喜获丰收,明年还准备再扩种200亩。

为了提高再生稻产品附加值,杨宗成、袁宏才等再生稻种植户联合全县种植大户和有资质的大米加工厂,成立了郎溪县众鑫再生稻产业化联合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同时利用联合体开展技术交流,实行抱团经营,实现互赢互利。

“去年,我们的再生稻米走向市场,赢得了较好的口碑。下一步,我们准备对碎米进行深加工,做成年糕、锅巴等食品,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价值。 ”杨宗成告诉记者。

“我们通过3年试种,再生稻的技术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因为再生稻是一种两收,可实现冬季季节性休耕,减少轮作,减轻对耕地的过度开发。同时,再生稻秸秆可实现自然状态下全量还田,能有效解决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问题。另外,再生稻生产与常规种植模式在生产季节上完全错开,而且管理简单,有效节省劳动力,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收入。 ”郎溪县农业局栽培站站长汪浩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郎溪六举措为企业服务促产业升级

本报讯近年来,郎溪县商事制度改革、质量品牌工程、助企融资平台、标准化战略、事中事后监管、特种设备安监,已成该县服务当...

郎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郎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