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礼堂 新新的风尚

宣城日报 2018-07-09 11:55 大字

郎溪县十字镇北端的施吴村,近年来通过综合土地整治、美好乡村建设、改善产业结构,成功让留守农民成了家庭农场主,并建设成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乡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施吴村也经历了一场移风易俗的巨大变革。如今,施吴村简办红白喜事蔚然成风,这其中,一座小小的礼堂发挥出大大的作用。在施吴村党支部书记黄华宝眼里,如今的施吴村,“程序少了、喜庆多了;花费少了、面子多了;纠纷少了、融洽多了;扰民少了、俭办多了;道德民风更加好了。”

新村新景施吴村移风易俗

漫步在施吴村的村民广场,仿佛穿行在一幅淡雅舒缓的山水画中。眼前的施吴村,一排排联排房屋前面,红的花、绿的叶,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村里的街道上,找不到堆放的垃圾,让人看到当代新农村发生的巨变。

2012年6月,施吴村的7个村民组被确定为土地整治点,意味着310余户群众都要搬离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走访、座谈,再走访、再座谈,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10月底,290多位群众顺利签定了补偿安置协议,创造了群众拆迁史上的“十字速度”。

在村民与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省级美丽乡村——方铺新村不仅顺利建成,还争取到1100多万元,完成了供水、供电、管网、道路以及农民文化乐园、幼儿园、污水处理设施“11+4”工程建设,村民不承担任何费用。施吴村的村民,过上了新的生活。

虽然施吴村的乡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乡村风俗想要除旧布新却非一蹴可就。“过去婚丧嫁娶、升学、满月、搬家、甚至迁坟都要大操大办,每年人情往来支出都是不小的一笔,可以说是劳民伤财。”说起移风易俗,黄华宝打开了话匣子。过去在施吴村,婚宴大都直接去县城饭店,一人结婚,全村参加。迎亲车辆在路上排成长龙,浩浩荡荡十几辆;婚纱摄影、婚礼主持、婚庆摄像等,一样不能少;一场红事办下来,很多人掏空了家底,而白事的花费也随之“水涨船高”。

“其实大多数村民也不愿意大操大办,但都不想带头。”在农村,红白事讲排场是多少代人沿袭下来的。而实际上,很多群众对陈规陋俗内心是反感的,只好被动追随。村委会多次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最后收效也不大。

简费简办小礼堂除旧布新

移风易俗工作难开展,在黄华宝看来,风俗是表象,村里面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才是难点,因为缺乏办事的活动场地,所以尽管村委会号召宣传做的再多,可真正落实起来就很困难。

2017年下半年,在浙江经商的施吴村村民黄福成回到家乡施吴村,得知了这件事。“可以在村子里建一座小礼堂,全村的婚丧嫁娶都可以在小礼堂办,不仅方便还实惠。”黄福成当即提议愿意给村子捐建一座小礼堂。一回到公司,黄福成便拿出了约50万元给施吴村修建村民礼堂,两个月下来,一座崭新的徽派礼堂在施吴村拔地而起。礼堂设施齐全,建有餐厅、伙房和仓储间;安装专门供电线路及电扇,电扬声器,村方置办锅碗瓢勺、桌椅板凳。礼堂可容纳二三十桌,所有村民都可以免费使用,村民办一场酒席只需缴纳100元的场地清洁费用。

有了场地,村委会的宣传工作就好开展多了,一边宣传改陋习,一边树立榜样。党员同志带头作表率在礼堂简办红白事,村干部家家户户走访宣传。“虽然起初也遇到一些困难,但做通头一两个工作后,村民也都很乐意在礼堂操办了。”黄华宝说。

就这样,困扰着施吴村多年的大操大办风俗,在短短半年内,因为一座礼堂的建成而除旧布新。如今的施吴村,谁家有了红白事,大家都会集中到礼堂来操办,条件再富裕的也不大操大办,够吃够热闹就行,不浪费、不奢侈、不攀比,左邻右舍都会赶过来帮忙洗菜刷碗,既增进了邻里团结,又节约了成本,一举两得。

很多村民更是尝到了移风易俗的甜头。“原来一桌酒席起码千元,现在只要不到300元。”正在礼堂操办事宜的村民何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现在村民省了心、省了钱,少了攀比之风,普遍一次能省下万余元。

新闻推荐

宣城市着力建设皖苏浙“平安边界”

本报讯宣城市地处皖苏浙三省交汇处,有5个县(区、市)与江苏省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和浙江省湖州市、杭州市相邻,省际界线总...

郎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郎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