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唰”的一声 太极功夫扇“闪”现大舞台 融合武术与舞蹈,合肥市郎溪路小学率先将太极功夫扇引入校本课程

江淮晨报 2017-09-05 01:02 大字

[摘要]融合武术与舞蹈,合肥市郎溪路小学率先将太极功夫扇引入校本课程

【乐学·镜头】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每天的大课间时间,郎溪路小学的校园广播里总会准时播放这首《中国功夫》。伴随着雄浑高昂、铿锵有力的歌声,郎溪路小学的学生手持红色太极扇,开始了一日一练的太极功夫扇展演:开步抱扇、弓步举扇、独立撩扇、虚步亮扇……一把小小的折扇,在他们手里舞出了潇洒飘逸的美感和与武术的阳刚威仪。

不只是大课间,在课余时间里,空旷的操场上、教学楼之间的空地上甚至教室前的过道上,郎溪路小学的孩子们三五结伴随地“起舞”,一套太极功夫扇耍下来,动作轻盈舒展而又整齐划一。在这里,太极功夫扇已经深入到了师生的骨髓,成为了校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7年前,练习太极功夫扇还只是合肥市郎溪路小学的一个无奈之举。没成想,小小的功夫扇从狭窄的楼梯过道,走到了热闹的大课间,登上了宽阔的全区大舞台,甚至还引发了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态势。一袭白衣,一面红扇,一开一合,1400多名孩子听着清脆悦耳的“唰唰”声,沉浸在传统文化魅力之中。会练、喜欢练、教别人练,如今,郎溪路小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太极功夫扇的传承人,他们推动着身边的人掀起了学习太极功夫扇的热潮。

全员参与,舞动大课间

空旷的操场上,郎溪路小学一年级新生正在观看一场特殊的迎新活动:200余名高年级学生身穿白色太极服、手持红色功夫扇,正在整齐划一地表演五十二式功夫扇。2013年秋季开学,气势磅礴的表演深深地震撼到了新生们,这是他们第一次领略太极功夫扇的魅力。

2010年,郎溪路小学将太极功夫扇列入了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孩子们练习太极功夫扇完全是一个无奈之举。”郎溪路小学体育老师张长武是当年推广太极功夫扇的第一人。他说,那时学校还没有修建正规的操场,孩子们无法进行常规的田径运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让孩子们能够得到应有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而不占场地、随时可以开练的太极运动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于是,在张长武的带领和指导下,尝试推广太极拳、太极功夫扇,吸引对太极文化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由此而组建了大型“太极功夫扇”社团。

因为涉及到器械,低年级的孩子比较难掌握。张长武说,目前太极功夫扇课程主要开设在3-6年级,“大约有1400多个孩子参与学习。除了大课间展示之外,学校还开设了一周一次的太极功夫扇课程,另外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张长武说,学校要求每个3-6年级的孩子都参加“太极功夫扇”社团,“社团教学可以帮助孩子们纠正动作。”

三年前,为了便于孩子们学习太极功夫扇,张长武带领学校的其他体育老师共同编写了太极功夫扇的校本教材,“这版教材上所有的演示都是由学校几个练得好的学生完成的,这也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太极功夫扇的兴趣。”

郎溪路小学的孩子们到底有多热爱太极功夫扇?走进郎溪路小学的大课间你就会明白,全校师生共练太极功夫扇的情景绝对震撼,他们动作舒展整齐划一,扇子在他们的手中,也在他们的心中。

精益求精,登上大舞台

原本是“自娱自乐”式的兴趣爱好,那么太极功夫扇又是怎么走上展演这个大舞台的呢?张长武说,这一切都要从2011年的那场小型展演说起。“当时学校带着24个学生参加了瑶海区文化艺术节,并做开场展演,没想到受到了一致好评。”从此郎溪路小学的太极功夫扇一鸣惊人。

在“弘扬中华武术,扬我中华声威”的称赞声中,郎溪路小学的太极功夫扇又被邀请登上了2012年全区田径体育运动会的“大舞台”。“那次我们有200个学生参加展演,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规模。”张长武说,由于当时学校场地限制,200多个孩子不得不被分成10组,在一间空余的教室里进行轮流排练,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就练得像模像样了。

“当时运动会在安徽省体育馆举办,我们的孩子都没见过那么大的操场,200人在那里显得有些稀疏,但是孩子们却丝毫不怯场。”当现场的音乐响起的时候,孩子们都沉下了心,沉浸在了太极功夫扇的世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表演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的表演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张长武说,那是一次“突破之旅”,而后,郎溪路小学的太极功夫扇还参加了很多表演,学校也更加重视太极功夫扇的教学了,“郎溪路小学的孩子个个都能耍得了太极功夫扇”成为了许多人的共识。

文化传承,掀起学习热

“太极功夫扇属于太极拳器械的一种,是一种风格独特的武术健身项目,经常练习可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张长武说,功夫扇吸取了中华传统武术精华,刚柔并济,形神兼备,舒筋理气,内外兼修,可攻可守,充满了潇洒飘逸的美感和武术的阳刚威仪。“只要学习了太极功夫扇,就很想坚持下去,这对孩子们而言,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六(4)班的陈思宇同学从三年级开始练太极功夫扇,“练习太极功夫扇不仅能陶冶情操,还增强了我的意志力。”每天课余时间,陈思宇都会自觉地练上几套动作。“爷爷觉得我练得比较好,还让我教他呢,学了一半的爷爷现在也开始‘收徒\’了,开始教起了奶奶。”陈思宇说,回家后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练一段太极功夫扇是最温馨的事。而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如今,郎溪路小学的每个孩子和老师都像自行发光的“热点”,影响着身边的人投入到太极功夫扇的学习中。

“太极文化达到深层次时不仅能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更能净化灵魂,健康人生。而太极功夫扇不仅能修炼自身的思维方式,也能影响人的人生观念和行事风格。”张长武说,太极既是民族体育项目,又属文化范畴,孩子们在练习太极功夫扇,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

【乐学·校园】

合肥市郎溪路小学前身为罗岗小学,2006年6月兴建新校,是瑶海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定点学校,校园布局精致,环境优美。近年来,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学校办学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将诵读、太极文化与德育结合,促进每个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其特色办学、内涵发展、素质教育成果不断扩大,特色办学成效越来越显著,受到孩子喜爱、家长欢迎、上级主管部门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乐学·解析】

“我希望孩子们都能够因为太极而注入一种健康理念,身心健康才是孩子们现在最需要的。”将太极功夫扇引入课堂,专门编写校本教材,设立专门的社团,要求全员参与……郎溪路小学的太极功夫扇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学校推行健康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展现。2016年,郎溪路小学被评为太极功夫扇特色学校,成为首批获此荣誉的学校。晨报记者汪红霞

新闻推荐

宣城市政协调研农村“三变”改革

本报讯8月10日,宣城市政协副主席唐佑文率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赴郎溪县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专题视察。视察组一行实地视察了十字镇新和村、毕桥镇施宏村和凌笪乡独山村等地,并召开...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