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爱净化生命——郎溪县人民医院肾脏内科发展侧记

宣城日报 2017-08-30 23:18 大字

“幸亏发现及时,一旦发展成尿毒症再做手术就迟了,回家后好好休养,记得定期来复查。”8月4日,在郎溪县人民医院的肾内科的病房里,来自广德县的潘荣明刚做完手术,肾内科主任张永松正在叮嘱他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

7月中旬,今年51岁的潘荣明在单位体检中被查出患有肾病综合征,得知郎溪县人民医院关于肾脏疾病的手术很出名,他便来到郎溪县医院入院检查,在经过穿刺、化验、确诊以后,7月18日张永松便安排潘荣明动了手术。经过十多天的观察,潘荣明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郎溪县人民医院肾脏内科成立于2008年,内设肾脏病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和肾病专科门诊。血液净化中心拥有进口血液透析机44台,年透析达到2万余人次。可以常规开展血液透析、血液灌流、HDF、CRRT等各种血液净化技术;肾病病房常规收治临床常见的各种血尿、蛋白尿、肾性高血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等。2012年,该院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市第一例肾活检术,目前已独立完成肾活检术100余例;在急慢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及血液净化疗法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张永松医生就是该院小有名气的主治医生,他现任郎溪县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一直在郎溪县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目前是中华医学会宣城市肾脏内科及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血液净化中心委员。2008年6月,张永松在芜湖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修学习血液透析,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和操作。同年10月,在该院创建血液透析室,填补了该县没有血液透析的空白,从开始的阶梯法、扣眼法逐渐演变到现在的钝针穿刺,该院的肾脏内科的治疗水平不断逐年提高。

肾病门诊能对肾脏病进行早期筛查,并且长期随访治疗包括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药物性肾损害和其他肾小球疾病及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各种肾脏疾病。逐步致力于该县的慢性肾脏疾病的一体化防治,特别是在慢性肾脏疾病诊断与评估,延缓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疾病替代治疗等领域继续积累临床经验和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同时科室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和进修,与国内知名肾脏病专家和三家医院交流合作,紧跟国内肾脏病发展方向和理念,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经济、有效并适合该县的规划化肾脏病诊疗方案。

近年来,该科室与乡镇一级的诊疗互联,在每年的世界肾脏病日的那一周,开展走进基层向老百姓和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宣传普及肾脏疾病知识,积极做到每个乡镇卫生院张贴肾病宣传画,城区的社区做专门的幻灯片讲座,免费发放肾病知识小册子和免费检测尿液检查,通过不懈努力,让更多的群众增强对肾脏疾病的认识,快速提高肾脏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随着维持性患者的增多,科室医护人员的增多,郎溪县人民医院肾脏内科的整体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科室不断强化政治思想学习,服务意识。定期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各种器械的操作及一般故障的处理;学习院内感染基础知识,严格技术操作规程;积极开展肾病患者生化检测等数据数字化管理。

为了解决透析患者就地解决血管通路问题,科室逐渐开展了临时性透析导管植入术,长期带cuff透析导管植入术、并开展人工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目前科室可以单独熟练完成上述各种手术。如今,郎溪县医院新建成的血液净化中心全部使用高通量透析、纯净口带热消毒的水处理设备,加装内毒素过滤器,全部采用A液加干粉桶透析,所有透析机器信息化联网监控,新中心建成后让该院的肾脏内科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黄村镇保障

饮水安全惠民生

泾县讯入夏以来,泾县黄村镇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加速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切实解决百姓饮水安全问题。

该镇一方面组织镇水利水保站人员深入沙元村安全饮水集中点现场,勘察水源、水质等,确定实施方案。同时,依据镇内自来水厂现有规模进行入户安装,并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关、严格监督,使安全饮水工程质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该镇将农村饮水工程作为今年民生工程和精准扶贫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之一,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重点解决贫困户的饮水难问题,切实将民生工程落实到位。

据悉,此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将解决该镇沙元村1103人(其中贫困人口6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饮水入户安装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9月下旬完工。(黄雪萍万丽)

新闻推荐

涛城镇 全面启动全民参保计划

郎溪讯近日,郎溪县涛城镇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入户调查工作,对未参加任何一项社会保险(含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所有城乡各类人员进行摸底登记。此次入户调查登记的对象为户籍在本乡镇未参加...

郎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郎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