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最后的“桃源秘境”
“世外桃源尚善村,九祠十姓彼相尊。梯田三月看花海,老屋金秋晒谷屯。灰黛瓦,白墙根,画卷水墨几回新。诗痕砚笔今犹在,延续祥和岁月轮。”
尚村,地处皖南山区,在黄山山脉与天目山脉接合部,组成了一个极具徽州特色的古村落,延续千年。这样一个小众古村落,被称为皖南最后的“桃源秘境”,有着迷人的四季景色,更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人文故事。
十姓九祠,尚善古村
从有“中国美丽田园”之称的绩溪县家朋乡梅干岭油菜花梯田向上西行约2公里处,有一个老徽州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落——尚村。古时的尚村人口千余,家家有砚瓦,户户有毛笔,村落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因此又得名“砚瓦村”。
唐末战乱,北方士族南迁皖南徽州。许氏先祖,物色此地山水交融,精致旖旎,如世外桃源,故点金此地,作为安身之所。随后诸多姓氏陆续入住,汇融至此。“许、高、章、方、周、张、唐、胡、王、李”,九百年历史的村落在各族姓的繁衍中愈发兴旺。各姓族人朴素纯真,谦让和睦,以诚待人,形成了如今的“十姓九祠,尚善古村”。
春日,雨雾萦绕,近赏粉墙黛瓦、百年老屋。穿过蜿蜒山路,站上梅干岭,便能清晰地看出不同姓氏聚居的独立和融合。村落盘卧在山云岭脚下,滋润于云川、戈溪河水中。一道道暗流自青山而来,绕村而过,带来了灵动。理水治村,河渠造就了村落小气候,首尾水口,汇聚了财气,凝结了旺气。
积谷会,是尚村人最原始的众筹组织,延续至今,已发展成员上百人。村落有需,便一呼百应,众志成城。如今,村里有大事商量的时候,会聚集乡民,众人议策,发展自治活力,将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和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发扬光大。村里百姓天生团结,这就是积谷会发展千年的原因。
云水之间,百匠之乡
地处深山的尚村山多田少,粮食难以自给自足。过去,当地村民为了给家里省下一口粮食,千百年来,村人大多给孩子安排了两条出路,一条是通过读书走出去“吃官饭”;一条是从小就拜师学艺,当自成一体的匠人,吃“手艺饭”。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百姓自立自强,以各自独特的手艺作为交换满足日常之需。因此,每个人拿手的绝活各异。
因此,铁匠、竹匠、石匠、木匠、瓦匠、纸扎匠等30 余种最为传统的中国手艺能工巧匠在尚村源源不断地传承着。以前,他们走村串户,用各自精湛的技艺维持生计,所以尚村也被称为“百匠之乡”。
循着“嘭、嘭、嘭”的响声来到一个偌大的老建筑前,张大光身上吊着一把大弓,左手紧抓弓背,右手拿着尺把长的檀木锤,时而弯腰,时而直起身,节奏有序地弹棉花。张老如今 75 岁了,19 岁跟随岳父学习弹棉花这个技艺之后,前往泾县、南陵以及浙江等地为各家各户弹棉花。张老回忆起过去说,“若是棉絮用于嫁妆,还得用彩色棉排成诸如 ‘百年好合、花好月圆’的字样,以示吉庆。”
而如今,在大山深处的尚村被一群摄影爱好者发现。
每年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全国各地的摄影师都慕名而来,后来便有了“摄影小镇”的称号。如今,随便走在尚村的石板小路,都可以看到挂在墙上的摄影师们的作品,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精致,均美不胜收,各有韵味。
“撒一把稻谷,馨香沁人;晒一盘红豆,思念故村。”远古的家规、祠堂让人不忘祖先遗训,尚村的“十姓九祠”延续至今,便升华为团结和睦的核心价值观。百匠之村,朴实的对等交换,更是教会了今人要勤奋学习、公平处事。■ 据《安徽画报》
新闻推荐
星报讯接种新冠疫苗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预防新冠肺炎传染最有效的手段。为保障社区残疾人士安全健康,确保他们出行安全,合...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