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家常
徽菜并不等同于安徽菜,而是起源于徽州的地方菜系。有人为徽菜做出了四字总结:“盐重好色”。它对于色香味的追求是实打实的,极重火工,卖相漂亮,盐下得足,但是仍力求保存食材本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徽州“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田园”,当地人取山珍河鲜入菜,水陆杂陈,内容丰富,因此跻身于八大菜系之列。而被称为“中国徽菜之乡”的绩溪,地方虽小,却能让重色重味的徽州美食在口腹间“辗转反侧”,品味出一个舌尖上的绩溪。
绩溪炒粉丝
说到粉丝,脑子里首先出现的是鸭血粉丝,但是在安徽省南部的这座小城里,炒粉丝确是打响了绩溪的名号。在这里,炒粉丝是一道再寻常不过又必不可少的家常菜,几乎每家都会做,技巧是其次,倾注的心意才最为重要。
“这个粉丝你们只有吃了才知道,跟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在绩溪做炒粉丝久负盛名的程师傅露出神秘的微笑。
一道菜之所以能成为某地特色,并不仅仅因为做法,也更因为因地理、气候不同孕育出的不同食材。所以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烤羊腿、厦门的土笋冻都有其特色之处。而绩溪炒粉丝之所以立足餐桌便在于它的头号配菜干笋,取当地的春笋晒干后,成为时令最完美的搭配。将绩溪特有的笋干汤汁渗入粉丝,筋道弹牙的粉丝吸收了浓郁的汤汁后,一口下去,仍保持劲韧的口感,软糯有劲,滋味十足,而余味更是绵延悠醇。
刚端上桌,便被一扫而空。
绩溪挞粿
如果说绩溪的名菜都是徽菜,也不是特别有名的话,那么“绩溪挞粿”就要出来为其正名。挞粿,绩溪话叫“踏果”,摘成一个个果糊,然后用手或硬木头做的辘果锤把面团拓开,再在里面包上馅,用很轻柔的手法将拓好面皮的圆周沿着果馅提起来打成一个个小褶,最后收拢成一个小圆点,这样果馅就全包在里面了。然后用手或辘果锤把带馅的果挞成薄薄的圆果,放在铁锅上用文火慢烤。绩溪挞粿在绩溪老百姓的眼中 , 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
早在唐代,徽州人远行就会带上挞粿作为干粮。至明清时期,挞粿更是成为徽州人必备的食品,无论是外出经商、求学、上山下田甚至是平日里的早餐,都是徽州人的首选。因为馅不同,分为招财粿(香椿粿)、相思粿(槐花粿)、祈福粿(鲜笋咸菜馅、雪里蕻馅、豆黄馅)等等,味道丰富。
挞粿非油煎食品,是将上等猪油、菜油、麻油等混入馅中,放置炉上烘烤,传统方法是将烙熟的挞粿放在篾筛之上,如此一来,既可透气,又可让挞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形状不发生大的变化。如今的店面里,也都延续这一烘烤方式。
水馅包
“冬至那天,有外地友人发微信问我,今天冬至,你是吃了饺子还是吃了汤圆哦?我告诉他们,我绩溪一带吃的是水馅包呀!”老绩溪人胡阿姨说着说着就笑出来了。
绩溪人对水馅包有一种特殊的情感,逢年过节少了它总觉得不圆满。从和面、擀皮、剁馅到包成包子、蒸好上桌,这些繁琐的流程是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而正是这种不像一碗面条一碗米饭轻易就能完成的复杂,反倒给了水馅包一种少见的仪式感。
一早取新鲜的猪肉,劈开一个老南瓜刨成丝调好味,把揉好的面团用辘果锤拓成薄薄的面皮。
一个水馅包,混合了面菜肉,营养丰富均衡,最关键的,是它里面的内容可以丰富到无穷尽。冬瓜、南瓜、豆腐、笋等等,好像不同时节的任何食材装进它的肚子里,都会变得融合细腻。
这无所不包的品性倒也像极了徽州人,能大能小、能屈能伸,包容中庸得很。而包子的制作也是相当考验手艺的,皮必须薄软滑润,把馅料包入皮内,用大拇指和食指夹拉皮边,挪成半圆形,像一钩弯月,每一个都是12个褶,均匀饱满。
这种外形传说是绩溪女人的独创,她们把对常年在外艰辛创业的亲人的思念做成半个月亮,万种情意,挪成百褶罗裙模样,寄托早日团圆的希望。
轻咬一口,微黄剔透的面皮包裹着呼之欲出的丰满汁馅,和着热气弥漫进嘴里,让人欲罢不能。
汤汁的浓郁和馅料的香气混合在一起,从唇齿间就开始散发出迷人的味道,然后沿食管入胃,一路给身体加热,瞬间初冬带来的寒气烟消云散。
我想,大概这就是水馅这个名字的由来吧。■ 据《安徽画报》
新闻推荐
星报讯为加强养老服务领域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意识,日前,合肥市三里庵街道绩溪路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