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胡氏:治学从商,奇才辈出

华西都市报 2020-10-06 01:21 大字

胡昌翼画像(资料图片)

明经胡氏,是徽州一大望族,从宋朝到近代,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商业上,涌现出大量奇才,成为胡氏中一支不能不关注的支派。

明经胡氏是唐末皇室成员李昌翼改姓为胡昌翼,并繁衍为胡姓中著名的一大支派。明经胡氏以吃苦耐劳的精神著称于世,在明经胡氏的分支中,最为著名的有两支:宋元时的婺源胡炳文家族和近代绩溪胡适家族。 始祖胡昌翼:唐昭宗隐入民间的儿子

明经胡氏源于婺源县考川村(今江西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按一般命名原则,应该叫考川胡氏或考水胡氏,为什么叫明经胡氏呢?这是因为胡昌翼在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考中的是明经科的进士。

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的意思。早在秦朝时就有这一科考试,到汉朝时地位开始突出。在唐朝科举考试中,明经科(以经义取士)与进士科(以诗赋取士)是基本的科目。到明清时,明经成为贡生的别称。

胡昌翼考中明经科进士,在当时很不容易,他的后裔以此为荣光,把这一支胡氏称为明经胡氏。

据江西《婺源县志》《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天佑元年(904年),唐昭宗被宣武节度使朱温胁迫,迁往洛阳,途中滞留在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何皇后生下一子,唐昭宗为保住一线血脉,把这个皇子托付给近侍、人称胡三公的胡清。

胡三公是婺源县考川村人,他把这个皇子带回老家,隐居抚养,改为胡姓,取名昌翼,寓意飞黄腾达。

胡昌翼被明经胡氏奉为始祖。为感念胡三公为李唐留下一脉真传的恩情,胡三公被奉为义祖。

胡昌翼,字宏远,号绎思,又号眉轩,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初三去世,享年96岁。

胡昌翼考中进士,得知身世真相后,无意仕途,隐居乡野,开设书院,毕生致力于研究经学和倡办教育。

胡昌翼有3个儿子,大儿子胡延政一支迁往绩溪县等地,二儿子胡延宾一支迁往歙县紫阳、汪岔等地,三儿子胡延臻世居考川村。

胡延政,又名胡延进,字以礼(克修),号节庵,明经胡氏迁绩溪始迁祖,为胡雪岩与胡适的二世祖。胡延宾,字以敬,曾任宣州知州、枢密院副使,后裔分布在歙县紫阳、汪岔,江西万年、石门、广信等地。由于谱牒佚失,这一支胡氏子孙失传。胡延臻,字以福,子孙人丁兴旺,代有名儒。

明经胡氏发端于考川村,随着家族繁盛,后裔不断向外开拓,形成多个分支,广泛散布于徽州境内甚至鄱阳、德兴等地,有的还留下不与李姓通婚的习俗。 胡炳文家族:一家三代都是易学名家

胡昌翼第7世孙胡绍,自幼刻苦学习。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与苏轼、苏辙兄弟交情深厚的林希出任歙州考官,看到胡绍的文章后非常喜欢,把他的文章推荐给礼部尚书。礼部尚书看后,认为文章写得非常好,“品天下魁文,以为第一。”

胡绍晚年曾出任剡县(今浙江嵊州市)主簿。胡绍有3个儿子:胡伟、胡伋、胡伸。三兄弟自幼在胡绍的教导下读书识文,学习儒业。

绍圣四年(1101年),胡伋、胡伸一起考中进士,在徽州一时传为佳话。胡伋,字彦思,曾任深州(今河北深州市)通判,官至金部郎中。胡伸,字彦时,“幼颖晤,善属文”,在三兄弟中成就最大。

14岁那年,胡伸跟随两个哥哥到杭州游学,后来进入太学读书。考中进士后,胡伸出任颍州教授。崇宁元年(1102年),胡伸被召入朝廷出任大学正,后晋升为博士。

数年后,胡伸迁任秘书丞、著作佐郎,预修《神宗日历》《礼书》。后官至无为军(军治巢县城口镇,即今安徽无为县无城镇)知军。

胡伸的文章在当时颇负盛名,大家把他和汪藻称为“江左二宝”。胡伸一生多与文教有关,著作大多因战乱而散失,但仍有20多万字的著述传世,被收入《四书五经大全》中。

胡伸的孙子胡允济,迁居到婺源县城东的集贤里。胡允济因学识渊博,被推选为乡校正(校长)。

胡允济的儿子胡师夔,号玉斋,曾师从朱熹的从孙朱洪范研学《易经》,尽得朱子易学的真传,精通五经。胡师夔对《易经》颇有造诣,撰有《易传史纂》等专著。

胡师夔的儿子胡斗元,字声远,自号勉斋,14岁拜朱洪范为师,学习《易经》。胡斗元曾外出周游,传播易学。回乡后,不少仰慕他的求学者前来拜师。他孜孜不倦,在乡里任教授业50年,直到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去世,享年72岁。

胡斗元有胡炳文、胡焕文、胡灿文3个儿子,胡炳文秉承家传,精研《易经》,倾注数年精力对《周易》进行全面考订,写成专著《周易本义通释》,以纠偏辨错,阐发先圣本义。

胡师夔、胡斗元、胡炳文,一家三代都是易学名家,名列“明经胡七贤”(明经胡氏7个著名经学家,又称“七哲”:胡伸、胡师夔、胡斗元、胡次炎、胡一桂、胡炳文、胡维申),在东南学者中很有名气。

祖孙3人中,以胡炳文的名气最大。叁 胡炳文创建明经书院 规模声名超过岳麓白鹿

胡炳文,字仲虎,号云峰,胡昌翼第14世孙,元朝教育家、文学家,一生致力于研究、弘扬朱子理学,在易学上颇有造诣。

胡炳文专攻朱子理学,但对诸子百家、阴阳医卜、星历术算都很精通,学问精深。

胡炳文曾受聘在婺源县学讲学,先后出任过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市)教谕、信州路(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学录和道一书院山长,在学界被尊为一代名儒。

胡炳文还大力兴办教育。至大三年(1310年),他出资在老家考川村建造房屋200间,他的族侄、曾任龙泉县主簿的胡淀捐田300亩,族侄胡澄捐田50亩,一起创建了明经书院。

皇庆元年(1312年),书院落成后,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书院为他们提供膳食、宿舍。胡炳文辞去道一书院山长,回到明经书院执掌教事。

10年时间,明经书院“学者盈千人”,“一时弦诵之盛,盖甲于东南。”其规模、声名比宋朝时的岳麓书院、白鹿书院还大。

为培养更多人才,胡炳文出谋划策,胡淀奔走效力,二人日夜操劳。书院建成后,胡淀劳累过度去世,胡炳文的担子更重了。

胡炳文亲自编写教材,给学生上课讲学,《纯正蒙求》就是他专为刚入学的儿童编写的启蒙教材。该书以儒家经典注释和历史人物如何读书、处世、做人的事迹,编成4字一句的韵语,便于记忆背诵。

胡炳文把全部精力放在明经书院上,朝廷任命他为兰溪学正,他都推辞不去。

70岁时,胡炳文还坚持讲学,批改试卷。一次考试揭晓,有人见他批示的试卷,全是规规整整的蝇头细字,无一字差错,无一处错误。

每次乡试,明经书院几乎包揽了前4名。

胡炳文一生勤奋著述,到晚年仍坚持读书写作。他写了很多文章,收录成《云峰集》20卷,因兵乱毁散,只存10卷。

元统元年(1333年),胡炳文病逝,享年84岁。

胡炳文的学术研究,以朱子为宗,著作有《诗集解》《书集解》《春秋集解》《杂礼纂述》《大学指掌图》等。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四书通》28卷、《云峰集》10卷、《周易本义通释》12卷。 文/黄勇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新闻推荐

安徽省开通首家互联网医院门诊线下体验区

8月17日,安徽省首家互联网医院门诊线下体验区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门诊部率先开通,现场可提供健康咨询、在...

绩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绩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