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你,如夏花般灿烂微笑 市地震局干部职工追忆“时代楷模”李夏
■ 本报记者 汪伟
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李夏生前曾与铜陵结缘。2008年2月,刚从防灾科技学院毕业的他,通过社会招考来到铜陵市地震局信息中心工作。这里是他踏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2011年9月,他参加公务员招考进入宣城市绩溪县工作,后担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今年8月10日,在抗击第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时,他深入村组开展抢险救援工作,途中突遇山体塌方,因公殉职,年仅33岁。
李夏殉职后,市地震局与李夏共过事的同事,纷纷追忆他当年工作和生活的情景,表达对他的敬仰与怀念之情。连日来,他们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深入学习中宣部发布的李夏先进事迹,以身边的这位先进典型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担当作为。
位于市地震局四楼的信息中心,是李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信息中心需要24小时值班,随时监测各地的地震信息,李夏不仅认真值好自己的班次,还经常帮助家里有事的同事代班。春节值班,局里考虑到他家不在铜陵,特意安排本地的同事和他换班,但他总是说,其他同事也想跟家人团聚,工作总要有人干,谢绝了局里的好意。”站在李夏过去常坐的桌椅前,看着桌上他曾经用过的电脑、抽屉里曾做过记录的笔记本,李夏的同乡、同学、同事,市地震局信息中心主任吴密难掩心中的悲伤。“汶川地震发生时,正好是李夏和我在值班,当时的数值完全超出了仪器的监测范畴,我们俩初步预测震级达到了8.0。我们第一时间将信息报送到上级,为市委、市政府开展救灾支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甘心扎根一线,工作踏实勤奋,这是李夏同事对他的一致认同。市地震局办公楼西面有一栋已经停止使用的白色小楼,那是市地震局原办公用房,也是李夏初来这里工作的地方。“原来的办公条件要艰苦多了,经常去偏远的山里开展野外实地监测,日晒雨打、风餐露宿都是常态。但李夏总是带着微笑,对生活、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在刚从黄山市慰问李夏家属归来的市地震局局长汪邵平的记忆里,那位刚出校门的小伙子总是潜心钻研地震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很快成长为局里的业务骨干。每次在省里参加会议或者培训后,李夏都会把会议或培训情况在笔记本上归纳出几条提纲,再结合局里工作开展情况,思考铜陵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问题和短板,向局领导汇报,提出促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跟群众打交道最舒服,干事有劲。”这是李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为人真诚、朴实的真实写照。“他虽然是一个城里长大的孩子,读书也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但工作中总是认真负责,充满青春和朝气,什么脏活累活都冲锋在前,多次在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工作中为单位夺得荣誉。我也很支持妹妹将自己的终身托付于他。”从同事到亲人,市地震局助理工程师宛云龙忆起2008年左右,市地震局逐步从老楼搬到新楼办公,为了帮局里节省经费,李夏就和其他的几位同事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每天一点点地将设备从老楼拆好、搬下,再扛上新楼、安装……最终,市地震局没有花费一分钱就完成了办公场所的整体搬迁。
“李夏同志牺牲的消息传来,我们全局同志都感到非常震惊,也感到惋惜,大家为身边有这样的好同事感到骄傲和自豪。”市地震局副调研员、会宫镇老桥村驻村工作队长胡晓康表示,作为一名扶贫一线的干部,自己要向他学习,在工作岗位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新闻推荐
长三角地区气象资源将共享“一朵云” 大数据为出游者撑起“保护伞”
本报消息据中新社报道,“每年梅雨季节,因为常下雨,客流量会少很多。”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景区经营客栈的胡志明说,天气的变化...
绩溪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绩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