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河在呜咽

今日宣州 2019-11-04 00:54 大字

在宣城绩溪县长安镇,有一片出自黄山之脉的巍巍群山。这里山势挺拔,磅礴峥嵘,四周众峰环峙,宛若大山聚会,因此得名大会山。有史记载:皖南特委委员胡明,曾经指挥皖南地方党组织掩护和收容“皖南事变"中失散的干部战士,为革命保存了重要的骨干力量,是成功策应“渡江战役"的皖南游击区主要策源地之一,素有“皖南井冈山"之称。

大山出好水,好水汇大源。作为长安镇母亲河的大源河,自古以来就以她母亲般的乳汁,养育着这里勤劳善良的人民。当时光的指针转到2019年10月,在绩溪长安镇村民的感官中,家乡那条美丽清澈的河水,不见了往日的欢畅和清脆,取而代之的却是——

●凹凸

十月的皖南,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可绩溪县长安镇的男女老少,今年的秋天,心里总是堵得慌、闷得够呛。轻轻走进这片土地,不管你是留意还是无意间,都会听到村村角角的人们,还在聊着一个让他们太熟悉、太感激、太难忘、太纠结的名字——李夏。时间过得真快,距离八月十日那场无情的“利奇马"台风已经有两个多月了,长安镇的一切似乎已还原到本来的模样,但是,村民的心却还在隐隐作疼,那种失去亲人的疼啊,怎么去愈合?谁能帮助愈合?你听,大源河好像已经不再是哗哗地流淌了,而是在呜咽,在悲伤地呜咽啊,她呜咽不停:李夏,那个在村部宿舍里挑灯学习的李夏,那个帮着村民拎洗衣竹篮的李夏、那个坐在村民家门口赤着双脚与大伙唠嗑的李夏、那个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上的李夏,你去了哪里、去了哪里啊?长安镇的村民还在等着你回来、等着你回家……

谁说时间不能倒转?思念太深的长安镇干部群众,只要一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八年前九月的一天。这一天,长安镇镇政府来了一位个头不高、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听说他是屯溪人,爷爷奶奶还是1949年以前参加革命的哩,他是通过公务员招考来长安镇上班的。那时,大伙都以为他是来长安镇镀金的,还有人断言: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找理由调走的。可是后来的情形告诉人们,李夏放弃了几次进城到机关工作的机会,在长安,一干就是七年多。“有事情、找李夏",成了长安镇老百姓的“口头禅"。李夏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为民事例,让乡亲们见证了一名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历程,更让人们从他身上感受到一名基层干部务实工作、敢于担当的浓浓为民情怀。

两年前的早春二月,长安镇的大会山上,杜鹃花还在酝酿花蕾的时候,李夏事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他因为工作出色,被组织上提拔为长安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由于能力强、敢作为、能担当,当年六月,李夏被安排到长安镇最偏远的一个村——高杨村担任党建指导员。

熟悉高杨村过去的人都知道:原先村部通往胡村塔村民组的田埂路,晴天时尘土飞扬,下雨天泥泞不堪,村民吃尽了出行难的苦头。李夏来了,就迅速带领村干部为修路而四处奔波,还争取到项目资金的支持,最终道路改造顺利实施,村民由此踏上了平坦的宽敞大道。李夏调离长安镇后,他的心里还念念不忘那些朝夕相处的高杨村群众。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当他得知村民葛洪亮因摔倒昏迷在医院抢救时,立刻从荆州乡赶到三百里外的医院看望,陪伴着葛洪亮熬过了生命危险期,还带头捐款并积极组织募捐活动。葛洪亮感动了,葛洪亮的家人感动了,高杨村的老百姓感动了!

茶源村的村民永远不会忘记:去年六月底的一个深夜,长安镇境内下起了大暴雨。凌晨四点,灾情严重的茶源村村民向镇里拨通了求救电话,李夏和同事们毫不犹豫,十分钟就火速赶到了茶源村口。这时,山洪已经淹没了村庄道路,正面是无法进村的。怎么办?李夏当即决定,从后山翻山越岭进入茶源村,为的是在第一时间迅速转移受灾群众。要知道,这可冒着被洪水冲走和山体滑坡的危险啊!上午九点左右,洪水稍退,李夏立即与镇村干部上门帮助群众清理淤泥,然后又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再马虎的村民也会发现,忙碌了一夜的李夏,除了一双熬红的双眼,还有一双被洪水泡得泛白发肿的赤脚,谁看了都会心疼。一直忙到黄昏时分,全村的电通、路通了、群众喝上自来水时,李夏才放心地离开。临走,他给乡亲们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还一再叮嘱:有事,给我打电话……

晚上九点,李夏的电话果然响了——村民曹志仁急匆匆地说:村子对面的山体出现了塌方,如果河道堵了,好多房屋就要被洪水淹没……十分钟后,李夏与镇上的几名干部赶到了塌方现场。这时,对面山上还不断传来山石滚落的声音。李夏对在场的村民说:这里有危险,我们去看看。你们离远点,千万别跟着……事后,村民知道:那天晚上雨很大很大,李夏他们在塌方点附近守了一夜。他安排其他人轮流在车上休息,自己却在雨中不停地查看险情,一直到第一缕曙光照亮了绿油油的茶源村。

十月的长安镇,成片成片的贡菊长势喜人,但今天人们看见这累累的丰收花朵,心情却怎么也高兴不起,好像每一朵菊花,都是一滴滴泪珠凝固成的,让人们想起李夏、念叨李夏。仿佛只有双眼被泪水模糊时,李夏,他就又回来了——他走在在那哗哗流淌的大源河畔,他走在那蜿蜒曲折的盘山路上,他走在那菊花簇拥的弯弯田埂上。

胡中武,高杨村一名普通的菊花种植户,最近他特别想念李夏。今年他家种了十多亩的菊花长势喜人,估计每亩收入比往年要多出两千块,他打心眼里要感谢的人就是李夏。因为以前他与大伙儿不懂技术,怎么种产量都不上去。李夏来了,三番五次地从黄山请来贡菊技术员给大家做指导。这样一来,只要菊花出了问题,种植户们就会习惯性地找李夏。夏天高温,是菊花最容易出现黄叶和烂根的时候,而李夏总是带着技术员扎在菊花田里,一琢磨就是两三个小时,太阳毒辣辣的,把李夏的脸晒得黑红黑红……老胡伤心地说,这样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看不到了。以往他们村只有三四百亩的菊花,今年已经发展到了一千四百多亩了,可李夏呢?再也看不到这满地金灿灿的菊花了。

高杨村的贫困户汪少美,是李夏联系的贫困户之一。因为行动不便,汪少美几乎没有迈出过家门,是李夏帮他申请了居家创业补助资金,让她在家里开起了小卖部。起初,汪少美是不想干的,可李夏跟她说,这样既可以贴补家用,还可以多些人来家里聊聊天、心情也会好些的。如今的汪少美,经常在没人来的时候伤心流泪,因为她早就习惯了李夏每月两三次的专程来看望,也习惯了李夏每次办事路过小卖部,朝她家马路边的窗户亲热地招招手,而现在呢?她再也见不到那熟悉的笑脸了……

“披着晚霞,踏着晨露,你从乡间的小路匆匆走过;寒来暑往,朝起暮落,你在平凡岗位孜孜忙碌。乐于奉献,为民服务,你让短暂的青春闪闪夺目……"——李夏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在路上"(李夏微信名)个性签名中诗一样的话语,更是他不畏艰难、励志拼搏的行为准则。李夏,他把信仰注入了脚下的这片土地,大会山不会忘记、大源河不会忘记——这个33岁的小伙子,永远在他离开的那个夏天生如夏花、绚烂绽放!

十月的宣城、十月的绩溪,十月的长安啊,在这个菊花绽放金黄的季节,心情压抑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10月23日,从北京传来好消息:李夏,这个基层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终于荣膺“时代楷模"!成了我们的骄傲、中国的骄傲、时代的骄傲。

巍巍大会山,传来阵阵松涛,化去悲痛为力量,吹响了鼓舞人们士气的新号角;弯弯大源河,荡起清清波浪,呜咽过后见激昂,唱起了英雄的赞歌,引领着人们踏着楷模的脚印大步前行!

新闻推荐

初心不改、使命不忘

新华社合肥10月24日电(记者陈诺水金辰)“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85后”基层干部李...

绩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绩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