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山川江河 毕生只为一件事 记何家庆心系百姓科技扶贫之路

市场星报 2019-11-01 00:50 大字

“我走了,似风、似电、似雷鸣,一触、一撇、一闻声,一瞬即逝,那一刹,可有亦无痕。”10月19日“魔芋大王”何家庆因病遗憾离世,他生前艰苦朴素,走遍山川河流,只为潜心研究,寻找脱贫途径,将一生奉献给了科技扶贫事业,去世后又捐献出眼角膜,让山区的孩子重见光明。何家庆教授生前先后获得“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朴素传奇一生 走遍山川江河

与共和国同龄的何家庆出生在安庆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国家的资助和老师同学们的接济中,他从小学一直读到了大学。成长经历磨炼了何家庆顽强的意志,也让他深知贫困的痛楚,把扶贫作为终身事业。

何家庆朴素传奇的一生,走遍山川江河。1984年,何家庆独自一人自费徒步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在大别山区走了225天,足迹遍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大别山属19个县,行程25360余里,搜集各类植物标本近万份,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1990年他在绩溪县担任科技副县长,曾步行800公里,跑遍了23个乡,采集植物标本1536件,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展览。1991年,绩溪县遭遇洪灾,何家庆顶着狂风暴雨,四处奔波指导救灾,几次晕倒在水中。在水灾严重的荆州乡松烟塘村,他捐出1000元钱,在留言中写道:“对于贫困山区人民生活,我有一份责任,虽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1998年,何家庆怀揣积攒14年的积蓄29000元,历经305天,行程31600公里,其中徒步行走8000公里,途经安徽、湖北等八省市,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为贫困县和贫困乡村,为沿途百姓进行各种魔芋种植的培训指导无数次,受益两万余群众。2016年4月18日,已退休几年、68岁的何家庆开始了他的第三次“远征”,至2017年2月11日结束,持续工作300天,自费前往17个省区考察瓜蒌、魔芋等作物,途中与地方政府人员、栽培大户、经营业主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培训会41场,行程48900公里,步行5860余公里。

退休后的何家庆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产业——瓜蒌种植。他搜集了全国各地瓜蒌栽培区、瓜蒌园的分布情况、栽培管理现状等,退而不休,奔波忙碌在田间地头。今年7月噩耗传来,在赴潜山扶贫调研途中,何家庆突然晕厥被送至医院,一经检查,人们才惊悉何教授已是癌症晚期。面对病魔肆意的摧残,何家庆仍然放不下他毕生的扶贫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他还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撰写调研报告……

至诚至坚博学笃行 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几十年如一日,何家庆的科研事业一直在前行。他将“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安徽大学校训践行得淋漓尽致。“何老给人的印象是生活上朴素,一直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学习上刻苦,在植物分类学领域刻苦钻研,亲自绘图,发现植物新品种,向老教授请教,还自学拉丁文。工作上务实,事情做细做实,一丝不苟。最可贵的是一生做一件事,这需要至诚至坚的精神和毅力。”何老的学生安徽大学资环学院工会主席许仁鑫说。

“再炽烈的日光下都有阴影,我走了,没有闪烁的光彩,余烬虽有星点晶亮,但终究会被湮灭。”这是何家庆给女儿发的最后一条短信,言语中没有丝毫对死亡的恐惧,仍然是那质朴纯粹的心境。当女儿何禾看到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的父亲,心如刀割。“平时走路年轻人都撵不上他,所以身体问题一直没引起注意,今年9月才得知患病,整整瞒了我两个月,主要怕我分心耽误工作。”何禾表示,对于父亲未尽的瓜蒌扶贫事业,她将结合各方力量,去完成父亲的心愿。

在何禾心中,何家庆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更是朋友。“作为父亲,他对我的生活很是关心,经常会询问有没有按时休息。作为老师,他时常鞭策我、鼓励我,在他的身上我找到坚持科研的力量。作为朋友,我们无话不谈,无论是生活还是科研工作,他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他是我敬仰的人。”何禾说道。

如果还有足够的时间,何老师一定还会继续研究。“吾师如父,感激教诲之恩。”何老的学生王强,目前在安徽农业大学做博士后工作,在他大二那年进入了何老的实验室,王强回忆起与何老相处的点滴,眼里闪着泪光。“好像他并没有离开,只是又一次远行在祖国的大山里,还会回来。”

王强说,经常有人问他,何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教会我们学习的方法,让我们主动去获取知识,但不会给我们固定住方向,内心有好奇心,用最原始的驱动力去学习,引导着我们。”不堵而疏,是何老的教书方式,有时候做科研是孤寂的,需要一颗至诚至坚的心。

心系百姓致力于瓜蒌产业坚守初心投身于科技扶贫

作为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瓜蒌有着很高的营养应用价值和市场空间,何家庆希望像当年传播魔芋科学种植技术一样,再次上路,让瓜蒌成为产业扶贫的“良方”。

深秋时节,家住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凤凰村弯塘组的涂松林,在自家的瓜蒌地里忙碌着。尽管今年的旱情严重,但涂松林的基地里,青青绿绿的瓜蒌预示着一场新丰收。但涂松林却有个遗憾,那位叫何家庆的教授,再也不能和他一起分享这种喜悦了。说起何家庆,村民涂松林脑海里全是回忆。“何教授来我家基地调研瓜蒌的时候,他蹲在地里一边看新品种,一边鼓励我说,小伙子,像你这么年轻的孩子从事瓜蒌事业的不多,你要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多总结瓜蒌种植经验,以后为其他的瓜农提供服务。现在,我已经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指导员,可他却走了。”

如今,这个小小的瓜蒌已经成为潜山市的地标性产品。潜山市瓜蒌协会会长王传文介绍:“潜山瓜蒌产业的发展与何教授是分不开的,他为瓜蒌企业发展、瓜蒌基地管理、农户种植瓜蒌都提出过建议或做过指导。目前全市瓜蒌种植面积近5万亩,通过科研技术投入,现在我们种植瓜蒌新品种皖蒌12-8,成熟早,抗性强,每亩产量要多出50斤。”

目前潜山市从事瓜蒌相关产业的近10000人,瓜蒌产业成为潜山特色农业新的增长点,带动仓储、物流、农资、包装等行业快速发展;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依托,带动贫困户4298户,贫困人口8412人,吸纳劳动就业2267人,年人均增加劳动收入8000元。 

走遍山川江河,毕生为了科技扶贫。一个人的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朴素,一个人的境界可以纯粹到这般透明,何家庆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永远被人铭记,未尽的事业也会得到传承。

新闻推荐

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多彩校本课程只为让孩子更出彩

金秋十月,庐州大地洋溢着收获的气息。在合肥市第三十九中学校园里,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届体育节也迎来完美的收尾,奋斗之后...

绩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绩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